央美毕业生花3万体检做成毕设:做了212项检测,查出190个问题-上海地铁劝退地
央美毕业生花3万体检做成毕设。
近日,在2025年中央美术学院毕业作品展上,毕业生王博的毕业作品《毛病》因其独特创意和深刻内涵引发广泛关注。王博花费近3万元进行了212项身体检测,从间歇发作的惊恐障碍、肺部结节到脸上的脂肪粒、斑点等细微健康问题均被详细记录,并将所有体检结果与相关药品整理成展,装满了两个柜子,构成了其毕业作品的核心内容。
据王博介绍,起初他担心这样的作品会与观众产生隔阂,曾考虑过用报告病历贴满墙的方式来呈现,但最终决定采用这种直白而朴素的方式,让观众直观感受到健康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这一作品不仅展示了王博个人的身体状况,也反映了当代社会普遍存在的健康焦虑。
王博表示,通过这次体检和毕设创作,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并希望观众能从中获得启示,关注自身健康。这一作品在毕业展上展出后,引发了观众对健康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讨论。
网友对此作品评价不一,有网友认为这种直白的呈现方式让人震撼,也提醒了大家要重视健康;也有网友表示,虽然作品创意独特,但看到如此多的健康问题也不免让人感到焦虑。教育专家则建议,高校应加强对学生健康教育的引导,鼓励学生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央美毕业生花3万体检做成毕设:做了212项检测,查出190个问题。
央美毕业生花3万体检做成毕设:做了212项检测,查出190个问题。
央美毕业生花3万体检做成毕设:做了212项检测,查出190个问题。
一场对地铁“板凳族”的劝退行动开始了。上海地铁官方发布消息称,已开展针对“小板凳”问题的集中宣传劝导行动。在上海地铁11号线号线,由执法队员、车站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组成的联合行动小组采取定点值守与跟车巡视相结合的方式,对在列车首、尾车厢使用小板凳的乘客进行耐心劝导。此前两个月内,上海地铁官方已连发三十条微博,劝阻乘客不要自带板凳或椅子乘车,因为这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板凳族”现象的背后,往往反映出超长通勤的无奈。上海地铁11号线公里,连接江苏昆山、上海嘉定与上海主城区,是国内单程线路最长的地铁。而上海地铁9号线个站,是上海主城区通往松江新城的唯一轨交线路。这些线路较长,导致许多上班族不得不携带便携式折叠椅来应对长时间的通勤。
社交媒体上,对地铁“板凳族”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高峰期车厢空间本来就小,带板凳会占用更多空间,容易绊倒其他乘客,影响上下车。但也有人表示理解,认为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可以接受这种行为。业内人士指出,自带椅凳没有固定,在紧急情况下可能导致摔伤等问题,还可能引发乘客之间的冲突。
尽管今年年初修改的《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并未明确禁止乘客携带板凳,但上海地铁方面通过详细说明潜在风险,结合过往案例进行深入讲解,让乘客认识到此类行为的危害。此次专项整治行动旨在向乘客解释在车厢内使用小板凳可能带来的多重风险,如影响疏散效率,增加意外碰撞的概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