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因热射病不幸走了!医生:高温宁愿在家啃雪糕,也别干这些事

2个月前 (07-05)热点话题32

  

“才三十多岁的人,早上还好好的,中午一出去搬个箱子,下午人就没了。”这不是电视剧台词,是我前几天在急诊亲眼看到的事。

  

那天高温红色预警,地表温度接近60℃,一个小伙子在户外干体力活,突然晕倒,送来时体温已经飙到42.5℃,全身抽搐,意识全无。

  

抢救三个小时,还是没能拉回来。热射病,不是中暑的“升级版”,是直接能要命的“热杀手”。

  

你以为自己年轻、能扛,就能对抗40℃的夏天?别闹,这是拿命赌天气。今天我们就聊聊——高温天气,哪些事千万别做?

  天气越来越热,可身体的“空调”并没升级

近几年夏天越来越“离谱”?不只是热,而是“蒸笼”一样的热。2024年,全国高温日数创下了历史记录。中国气象局数据显示,2024年夏,全国41个县市突破了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气温。什么概念?就是你出门五分钟,汗水能直接滴进鞋里。

  

可问题是,我们身体的“降温系统”——也就是出汗和血液循环——并没有因为气温升高而自动升级。我们还是那套几千年前祖先打猎时的散热系统。

  

当外界温度高过体温,汗又蒸发不出去,身体就像锅里煮的鸡蛋,活生生热熟。而热射病,就是这种“人肉炖锅”状态的终极形态。

  热射病,不是“中暑加重”,是“体温炸裂”

很多人分不清“中暑”和“热射病”的区别,说白了,前者是警告,后者是倒计时。中暑是你还能走回家喝水吹空调,热射病是你倒下那一刻,命运就开始倒计时了。

  

热射病的核心问题是:体温调节失控。正常人高烧烧到39℃已经很难受了,而热射病患者的体温轻松突破40℃,严重时能到43℃,这是什么概念?

  

体内蛋白质开始变性,像鸡蛋遇热变白一样,你的脑细胞、肝细胞、肾细胞,全都在被“热死”。

  

这个过程非常快。从出现症状到器官衰竭,有时候只需要1小时。你还在那儿想着“多喝点水就好”,身体已经开始关机重启了。

  哪些行为最容易把你送进热射病的“火锅”里?

说白了,就是那些“明知山有虎,还偏向虎山行”的操作。以下这些行为,在高温天气里,建议你一个都别干。

  

在烈日下做剧烈运动。别再幻想什么“中午跑步减肥效果最好”,你跑的不是步,是命。尤其是封闭场地、没有风、湿度高的环境,汗根本蒸发不出去,热量就堆在你身体里,跟个高压锅似的,迟早炸。

  

在车里睡觉、等人。别说开着窗户、开着空调就安全。2023年有研究表明,在暴晒的车内,即使开了窗,温度也能在十几分钟内飙到50℃以上。你以为是空调房,其实是“烘焙模式”。

  

还有,连续作业不休息的户外劳作。尤其是建筑工人、快递员、外卖小哥、环卫师傅们,这是热射病的“重灾区”。一边发汗一边补水还不够,还得及时降温、休息、换班。

  

关键是,很多人不当回事,觉得“我还行”。但热射病不是靠意志力扛过去的,它是靠机制把你“锁死”。

  “防中暑”不是“多喝热水”,而是要像防火一样警惕

很多人对待中暑的态度还停留在“多喝水、多休息”这个层面,但对热射病,这种想法根本不够看。热射病不是身体喊累,而是已经开始“报废”。

  

在高温天里,你得像防火一样防中暑,像防煤气泄漏一样防热射病。具体怎么做?记住这几点,关键时刻保命:

  

第一,要避开高温时段活动。你不是太阳战士,别在中午11点到下午4点出门“挑战极限”。哪怕你是送外卖的,也要争取中途休息、找阴凉地降温。

  

第二,穿衣要“透气+浅色+宽松”。黑色衣服吸热,紧身衣捂汗,穿吊带背心看着凉快,其实暴露面积越大,晒伤风险越高。最推荐的是浅色长袖棉布衣服,像新疆大叔那种打扮,实用不失风度。

  

第三,补水要均匀,不要“狂灌”。不是等口渴再喝,而是每20-30分钟小口喝点,保持水电平衡。如果出汗多,可以喝点含盐的运动饮料。千万别图凉快往下灌冰镇饮料,那是降温不是降火,容易引发肠胃痉挛和胃出血。

  

第四,发现异常要立刻降温。人一旦出现头晕、乏力、恶心、热得发懵,就要警惕了。这个时候不是“坐会儿就好”。

  

而是马上找空调房、扇风、敷冷毛巾、喝水,有条件的话用冰袋敷在腋下、颈侧、大腿根。再不行赶紧打120,不然下一步就是热射病。

  年轻人也会中招?别再迷信“我还年轻”

热射病不是老年病,不是谁虚谁中招。2022年国家疾控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18到45岁的青壮年,已经成为热射病发病的主力军。

  

为啥?一是他们活动量大、户外暴露多,二是很多人不当回事,觉得“我年轻、我能扛”。但身体不是耐高温的机器,再年轻的细胞也怕烧。

  

每年夏天,运动会上晕倒的学生、马拉松中途猝死的跑者、装修工地上中暑身亡的工人……哪一个不是“看起来很健康”?可热射病从来不挑人,它只挑环境和时间。

  说到底,命不是用来“扛”的,是用来“养”的

很多人对“热”这件事,已经习惯性麻木了。觉得“热死人”的说法只是夸张。可你在所有气象灾害中,高温是最致命的。它不像台风那样有声有色,也不像地震那样来势汹汹。它是“温水煮青蛙”,不吓人,但真要命。

  

有人说“高温天宁可宅在家里啃雪糕,也别出门瞎折腾”。我作为医生,真心觉得这话没毛病。你不出去晒,或许只是热一身汗;你硬撑着干活,可能就热掉一条命。

  

所以记住这句话:在酷暑里,最重要的不是工作效率,是活着本身。

  

热射病,不是“哪年太热了”的附带新闻,而是每一个人都可能遭遇的现实风险。别再拿自己当超人了,真正聪明的人,是懂得在高温天“及时认怂”。

  

你家附近有没有设置高温避暑点?你在夏天有没有被热晕过?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故事,提醒更多人注意防范。

  

别让最后一口氧气,被你“硬扛”给耗没了。

  

参考文献:

  

1. 国家疾控中心.《中国热射病病例流行特征分析(2015—2022年)》,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3,57(6):783-788

  

2. 国家气象局.《2024年中国高温气候监测报告》,中国气象出版社,2024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男子因热射病不幸走了!医生:高温宁愿在家啃雪糕,也别干这些事” 的相关文章

31岁章泽天素颜国外旅行,51岁刘强东亲手送外卖:俩人全都不装了

31岁章泽天素颜国外旅行,51岁刘强东亲手送外卖:俩人全都不装了

   自从嫁给刘强东后。    往往章泽天发布动态,大都是打扮得光鲜亮...

真相大白了!怪不得雪碧不再是记忆中的味道,网友表示:再也不喝

真相大白了!怪不得雪碧不再是记忆中的味道,网友表示:再也不喝

   网友说“雪碧悄悄换了配方?感觉这好像不是我记忆中雪碧的味道了”。...

人民日报怒批!6大罪状、两次反口,本性暴露连霍建华都被拖下水

人民日报怒批!6大罪状、两次反口,本性暴露连霍建华都被拖下水

  前言   就在这两人的时候,相信不少在网络上冲浪的小伙伴都看到了一位名叫李凯馨的女演员的瓜。...

深夜喜讯!郑钦文女网爆冷!一夜创造4大记录,红土翻山狂赚194万

深夜喜讯!郑钦文女网爆冷!一夜创造4大记录,红土翻山狂赚194万

   深夜超级喜讯!北京时间5月15日,WTA1000罗马站女单1/4决赛,中国一姐郑钦文对阵世界排名第一的萨巴伦卡。最终,郑钦文以6-4、6-3的比分直落两...

痛心!广东原省长卢瑞华去世,享88岁!妻子刚过世不久,晚年清贫

痛心!广东原省长卢瑞华去世,享88岁!妻子刚过世不久,晚年清贫

   近日,多家媒体发布消息公布广东原省长卢瑞华去世的消息,卢省长的具体离世时间是2025年5月13日下午4点18分,广州医院,经医治无效去世,享年88岁。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