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疫苗”正式启用了?半年只需注射1次,哪些人可以打呢?

2个月前 (07-11)热点话题42

  

“血糖疫苗”这个词一出现,很多人都会愣一下:疫苗不是预防传染病的吗?

  


  

难不成糖尿病也能‘打疫苗’了?是的,没错。一种新型注射剂被称为“血糖疫苗”,半年注射一次,已经在部分国家启用试点,国内也在紧密关注。这个听起来像科幻小说般的医疗技术,实则背后是血糖控制领域的一次硬核突破。

  

糖尿病,不用多说,中国成年人中每10个人里就有1个人是糖尿病患者,超过1.4亿人受其困扰。而更让人揪心的是,这其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并不知道自己已经“中招”。

  

传统口服药、胰岛素治疗固然有效,但依赖性高、服药频率高、副作用问题,始终是摆在患者面前的“老三样”。“血糖疫苗”这种新型方式的出现,不啻为一次从根本机制入手的革新。

  


  

那它到底是怎么回事?谁能打?真有那么神?咱们慢慢说。

  这玩意儿到底是什么?别被“疫苗”二字忽悠了

首先要说清楚,“血糖疫苗”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疫苗。它不是预防某种病毒的,而是通过激发机体免疫系统,对胰岛β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延缓甚至抑制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目前被称作“血糖疫苗”的主角,其实是一个基于胰岛素抗原的免疫调节剂。像最近在国际期刊《自然医学》上发表的研究,使用一种叫BCG(卡介苗)改良型疫苗,在部分1型糖尿病患者中观察到血糖稳定维持近5年,胰岛功能逐步恢复的现象。

  


  

但这类研究主要集中在1型糖尿病。对于更普遍的2型糖尿病,一种名为GLP-1受体激动剂的长效注射剂,被俗称为“血糖疫苗”。

  

它不是疫苗,但因为半年注射一次,调节血糖、控制食欲、减少胰岛素抵抗,被公众误称为疫苗也不无道理。

  

比如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等药物,就是这类新型注射剂的代表。它们通过模拟肠道激素的功能,延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刺激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从多个路径控制血糖,同时还有一定减重作用。

  


  

这也是为何很多人将它称为“半年的血糖疫苗”,因为它打一次,能抗住半年,确实省心。

  谁适合打?别一窝蜂上,先看看这几点

“血糖疫苗”虽好,但并不是人人都能打。临床上,我们更建议以下几类人群可以考虑:

  

一是血糖不稳定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那些对口服药控制效果不佳、胰岛素抵抗明显的人群。

  

二是糖尿病前期人群,也就是所谓的“糖调”,空腹血糖5.6-6.9之间,餐后血糖略高但还没有达到确诊标准。这部分人群若能早期干预,可能延缓甚至阻止糖尿病的发生。

  


  

三是肥胖伴有代谢综合征的高危人群,比如脂肪肝、高血脂、血压偏高,这些人使用GLP-1类药物,不仅可以控制血糖,还能起到控制体重和改善代谢的作用。

  

但有一点必须强调: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适合使用这些注射剂。比如肾功能不全、甲状腺肿瘤病史、胰腺炎病史者需慎用,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评估后使用。

  半年一针听起来美,背后也有“坑”,别掉以轻心

我有一位患者,50多岁,体重将近180斤,血糖控制一塌糊涂。来了我们科室后,一听说“半年打一针”,眼睛都亮了。用了半年,血糖的确稳了,体重也下来了,饥饿感没那么强了,人整个人精神多了。

  


  

但第二年复查时,他偷偷停药三个月,结果血糖“反弹”得厉害,空腹血糖飙到11,餐后高达17。这说明什么?说明这类药物虽然作用时间长,但并不是打完就“万事大吉”,更不能脱离饮食和运动管理。

  

“血糖疫苗”不是灵丹妙药,而是一个强大的辅助工具。打了它,不代表你就可以大鱼大肉不忌口、不运动、晚睡晚起。它的效果好,前提是你得配合生活方式调整。

  

就像装了防盗门,你不能就不关窗户了。

  为什么说这是糖尿病治疗的一次“范式转移”?

长期以来,糖尿病治疗的主旋律是:吃药、打针、监测血糖。而“血糖疫苗”式的治疗方式,把治疗从“控制症状”进化到了“调节机制”。

  


  

GLP-1类药物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治疗模型。它不仅降糖,还能:

  

调节胰岛功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修复代谢通路

  

抑制食欲、减少脂肪堆积,降低心血管风险

  

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

  

这是一种多靶点、系统化的治疗逻辑,不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从“头疼吃止痛药”到“改变你不容易头疼的体质”,这就是升级。

  网络爆火背后,是医学的严谨与冷静

  

“血糖疫苗”这个词火了以后,网上各种讨论层出不穷,“打了能减肥”“半年不用测血糖”“比胰岛素强百倍”……

  

这些说法有一定依据,但也被无限放大。医学是严谨的,科学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不是抖音爆款能定义的。

  

我们医生最怕的,就是病人只听网上的“只字片语”,不看完整的医学建议。你看到的“半年一针”,背后是医生根据你的肝肾功能、BMI、并发症情况、用药史做出的综合判断。

  

别轻信“XX明星打了血糖疫苗瘦了40斤”的故事,那不是医学,是营销。

  


  常见误区,别再信了

有些人对“血糖疫苗”有不少误解,常见的几个说法,咱们一一“拆招”:

  

“我血糖不高,只是胖,能不能打?”

  

不能。这种药物本质还是降糖药,不是减肥神药。用错了,可能低血糖、恶心、胰腺炎风险增加。

  

“打了半年不用管血糖了?”

  

错。打针不是替代监测,而是减少波动。你仍然需要定期监测,掌握血糖趋势。

  

“这药没副作用,随便用?”

  

也错。有些人用了后会出现胃肠道反应,甚至血压变化、肝功能波动等,所以不能自行使用。

  


  未来会普及吗?还有哪些挑战?

目前来说,这类“血糖疫苗”尚未在我国医保广泛覆盖,价格相对较高,限制了普及率。但从国家政策趋势看,对慢性病管理的支持越来越强,未来进入医保是大概率事件。

  

医生对这类药物的使用经验也在逐步积累,未来可能会有更多人从中获益,甚至用于糖尿病一级预防。

  

但也别忘了,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能替代健康的生活方式。好药只是“提效器”,最强的“血糖疫苗”,永远是你自己能否坚持吃动平衡、情绪稳定、作息规律。

  


  写在最后:别指望一个针头解决所有问题

我们太容易把希望寄托在某个药、某个技术、某个“神奇疗法”上。但糖尿病的管理,是一场长跑,不是百米冲刺。

  

“血糖疫苗”的出现,是医学进步的缩影,也是一种希望。但它不是终点,不是奇迹,而是一个新的工具。真正的改变,永远来自于你对自己健康的掌控感。

  

半年的针头,换不来你三餐的节制和清晨的慢跑。

  

真正的“疫苗”,是你每天对健康生活的认真。

  

参考文献:

  

[1]王丽娟,陈培红.GLP-1受体激动剂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4,44(3):201-205.

  

[2]李志强,周建伟,胡敏.糖尿病前期的早期干预与GLP-1受体激动剂的作用[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5,13(2):145-150.

  

[3]刘浩,张静.BCG疫苗在糖尿病干预中的新进展[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5,41(6):789-794.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血糖疫苗”正式启用了?半年只需注射1次,哪些人可以打呢?” 的相关文章

4-1轻松晋级,3-1勇夺赛点!NBA最不信邪球队诞生,西部要变天了

4-1轻松晋级,3-1勇夺赛点!NBA最不信邪球队诞生,西部要变天了

   NBA季后赛精彩纷呈,8支分区半决赛球队为4个分区决赛名额而战,具体战况如下:雷霆队2-2掘金队,勇士队1-3森林狼队,骑士队1-3步行者队,凯尔特人队...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经济韧性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经济韧性

  新华社天津5月14日电 题: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经济韧性   新华社记者宋瑞   背诵中国交通法规,苦练倒车入库、侧方停车...

8岁男童失踪第11天:救援人员发声,令人无语的一幕还是发生了

8岁男童失踪第11天:救援人员发声,令人无语的一幕还是发生了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   前言   还记得那位在石...

山东学生救人误考后续:身份曝光获奖励,央媒报道,官方及时回复

山东学生救人误考后续:身份曝光获奖励,央媒报道,官方及时回复

   学习好坏重不重要?在现今社会都以学习好坏评价一个学生,而学习好坏之余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品质与行为,学习好坏不是评判一个人好坏的唯一途径。...

冲刺年中开通!10、12号线列车到货,中大南门“飞站”

冲刺年中开通!10、12号线列车到货,中大南门“飞站”

   今天,据@广州地铁消息,10号线(西塱至广州大道中段)和12号线东、西段年内开通所需列车已全部到货。   ...

真相大白了!怪不得雪碧不再是记忆中的味道,网友表示:再也不喝

真相大白了!怪不得雪碧不再是记忆中的味道,网友表示:再也不喝

   网友说“雪碧悄悄换了配方?感觉这好像不是我记忆中雪碧的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