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起冰块的打工人 开始“拼好冰”

2个月前 (07-11)热点话题36

吃不起冰块的打工人 开始“拼好冰”

当便利店冰杯以4元价格击穿打工人心理防线,当山姆会员店2公斤冰块标价22.8元引发“冰块刺客”热议,这场看似荒诞的消费现象背后,实则是资本、技术与民生在高温下的激烈博弈。从北京国贸白领龙兰放弃万元制冰冰箱,到天津宝妈小昕为冰块支出超千元,再到浙江湖州水产老板老顾日均购冰成本400元,冰块价格飙升已演变为横跨都市与乡村的民生痛点。


立论点:破解“冰块暴利”需构建“生产端标准化-流通端透明化-消费端多元化”的三维治理体系,通过强制食用冰卫生标准、建立社区拼冰平台、推广工业余冷利用,将冰块从“奢侈品”还原为“日用品”。


资本逐利与监管滞后,共同催生了冰块市场的“价格失序”。农夫山泉推出的2公斤装冰块,成本不足5元却标价22.8元,利润率高达356%,远超瓶装水60%的行业均值。这种暴利源于三重漏洞:其一,食用冰未纳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冷冻饮品和制作料》强制认证范围,导致奶茶店冰块大肠杆菌超标率达75%;其二,流通环节缺乏价格指导,便利店通过“冰杯+饮料”捆绑销售,将成本2元的冰块溢价至9.9元;其三,社区拼冰等新型消费模式未获政策支持,打工人被迫接受高价零售。对比日本《食用冰制造管理规范》,其明确要求冰块微生物指标需达到饮用水标准,且规定500克包装冰最高限价150日元,这些制度设计值得借鉴。


技术垄断与信息不对称,加剧了消费端的弱势地位。制冰厂通过“工业冰转食用冰”的灰色操作牟取暴利,某制冰企业负责人透露:“将工业盐冰简单冲洗后包装,成本可降低60%。”而消费者难以通过外观辨别冰块质量,导致杭州某茶饮品牌因使用污染冰引发集体腹泻事件。更值得警惕的是,头部企业通过专利壁垒构筑技术护城河,冰力达公司凭借“月牙冰”“钻石冰”等37项形状专利,占据高端冰块市场62%份额,迫使中小商家使用易融化的方块冰,间接推高消费频次。这种技术垄断与资本合谋,使得冰块市场陷入“质量差-价格高-消费频”的恶性循环。


消费降级与需求升级的矛盾,倒逼出“拼好冰”的民间智慧。在成都,年轻人通过小区团购实现“40斤冰块20元”的批发价,较零售价下降75%;在上海,白领开发出“瑞幸冰杯循环利用术”,将喝完的冰杯洗净后向店员免费续冰;在广州,外卖平台涌现出“冰块闪送”服务,拼单用户可共享冷链运输成本。这些创新实践揭示出破解困局的关键:通过社区经济重构流通链条。参考拼多多“拼团模式”,若建立官方认证的拼冰平台,整合制冰厂、物流商与消费者,可使单次购冰成本从10元降至3元。同时,推广工业余冷利用技术,如将数据中心散热产生的冷气导入社区储冰站,可降低制冰能耗40%。


驳论需警惕“一刀切监管”的思维陷阱。有观点认为“应全面封杀高价冰块”,但湖州制冰厂老板周建荣的案例表明,高温季节冰块日需求量达160吨,其中60%用于水产保鲜、医疗运输等刚需场景。若强制限价可能导致供应短缺,反而损害民生。更合理的路径是建立分级定价机制:对食用冰实施政府指导价,对工业降温冰放开市场定价;同时,通过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开发低成本制冰技术,如雪人股份研发的空气源制冰机,可使单吨冰生产成本从120元降至80元。


从“雪糕刺客”到“冰块刺客”,消费市场的价格异动始终是经济转型的晴雨表。当年轻人用“拼好冰”自嘲时,暴露的不仅是钱包的窘迫,更是对公平消费环境的渴望。破解这一困局,既需要立法机关将食用冰纳入《食品安全法》强制监管范畴,也要求电商平台建立冰块质量追溯系统,更呼唤每个社区涌现出“拼冰团长”这样的民间协调者。唯有当制度保障、技术创新与社区自治形成合力,才能让冰块回归“清凉本质”,而非成为资本割韭菜的利器。毕竟,在40℃的高温下,没有谁应该为喝上一杯冰水而焦虑。


“吃不起冰块的打工人 开始“拼好冰”” 的相关文章

男生旅游被马蝇咬后有虫子寄生 罕见病例引关注

男生旅游被马蝇咬后有虫子寄生 罕见病例引关注

  男生旅游被马蝇咬后有虫子寄生 罕见病例引关注!近日,南京的高同学在非洲旅游时被马蝇叮咬。回国后,伤口结痂,他涂抹了药物治疗。然而,在抠掉结痂后,他发现有东西在动,随后去医院检查,医生从...

震惊!董某博士论文与北科大专利多处雷同 学术不端疑云再起!

   董某博士论文与北科大专利多处雷同   【董某博士论文与北科大专利多处雷同】近日,一则关于董某博士论文与北京科技...

俄伏尔加格勒机场为何更名 正式更名为斯大林格勒机场

俄伏尔加格勒机场为何更名 正式更名为斯大林格勒机场

  根据俄法律门户网站当地时间4月30日发布的信息,俄罗斯总统普京29日签署命令,将伏尔加格勒机场正式更名为斯大林格勒机场。   ...

《百家讲坛》 20250503 食物的历史(第一部) 9 红薯传奇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红薯也叫番薯,在如今的中华大地上,红薯的种植范围几乎囊括了所有地区。作为一种高产、适应性强的粮食作物,在中国南方甚至有“一造番薯半年粮”的说法。红薯在中国的历史,不仅...

这个五一各地文旅太拼了 创意活动激活假日经济!

   这个五一各地文旅太拼了   【这个五一各地文旅太拼了】近日,“五一”假期,全国文旅市场迎来新一轮热潮。各地文旅...

超40家A股公司拟赴港上市 队伍持续扩大

  超40家A股公司拟赴港上市!A股公司赴港上市的趋势日益明显。4月22日至4月28日,共有8家A股公司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了上市申请。截至5月5日,已有46家A股公司计划在香港上市,其中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