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抓住1个以色列特工,不要赎金也不杀,只换了1个日本人
1985年以色列用1150个囚犯换回3个士兵。
名单里竟有个日本恐怖分子。
这事暴露了人质政治的血腥交易逻辑。
当年卢德机场屠杀26条人命的冈本公三成了关键筹码。
巴勒斯坦解放阵线在1982年抓了以色列兵,点名要用这个日本人交换。
为啥非要他?
因为这小子1972年端着冲锋枪扫射候机厅时,胸前还别着巴解徽章。
对巴方来说,他是国际革命的活广告。
以色列国内炸锅了。
放走血洗机场的凶手?
受害者家属冲到议会拍桌子。
可军方咬死"必须带士兵回家"的铁律。最后连总统埃弗拉伊姆·卡齐尔都压不住——他亲弟弟阿哈龙就是死在冈本枪下的科学家。
更讽刺的是后续。冈本出狱后躲在黎巴嫩,97年被抓时冒出250个当地律师抢着免费辩护。这个曾用指甲刀自残的囚犯,摇身变成阿拉伯世界的英雄。连石油危机时日本能躲过制裁,都有传言说是他当年那梭子子弹换来的。
回头算算账。以色列为三条命放虎归山,巴勒斯坦白捡个宣传神器。只有卢德机场的波多黎各朝圣者白死了。他们到死都不明白,自己怎么就撞上日本赤军向阿拉伯纳的投名状。
人命在政治天平上就是数字。1150:3的交换比听着荒诞,可双方都觉着赚了。
网友热评:
放恐怖分子回家?那些冤魂连墓碑都被当筹码秤了重量
卡齐尔总统签协议时笔都在抖吧 亲手放走杀弟仇人
小国玩转大国博弈的教科书案例
现在知道为啥中东乱局解不开了 血债早缠成死疙瘩
最惨是波多黎各老太 去耶路撒冷朝圣却喂了日本人的枪子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