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饭花3600元被盯着不让拍视频

2个月前 (07-12)热点话题36

一顿饭花3600元被盯着不让拍视频

上海某高端餐厅因“3600元餐费配350字用餐须知”引发舆论海啸。当顾客拍摄6秒厨师烹饪视频遭即时警告,身后服务员“盯梢式服务”与禁止接打电话、拒接10岁以下儿童等条款叠加,暴露出高端餐饮业在消费升级浪潮中集体陷入的“规则悖论”——以严苛条款营造虚假高级感,实则是对消费者权益的系统性漠视。

分论点一:格式条款的“隐蔽性陷阱”已突破法律边界
该餐厅将“禁止拍摄视频”“72小时取消不退定金”等关键条款藏于微信预约链接底层,350字须知中仅以小字呈现,构成典型“霸王条款”。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加重消费者责任、排除自身义务。江苏中虑律师事务所滕尚丽律师指出,若条款未以显著方式提示,即使顾客到店消费,不合理规定也不具法律效力。该餐厅“谢绝自带酒水”“不提供打包”等条款,更直接违反《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七条关于格式条款无效情形的规定,暴露出商家对法律红线的公然践踏。

分论点二:服务异化为“规训游戏”的荒诞逻辑
餐厅通过“人盯人”监督、即时警告等手段,将用餐过程异化为一场“规则遵守测试”。消费者支付高额餐费后,非但未获得对应服务价值,反而陷入被监视的屈辱体验。这种“服务降级”现象折射出高端餐饮业的认知错位:当商家将“禁止儿童入内”“禁用香水”等条款包装为“格调象征”,实则是将消费者预设为“潜在破坏者”,用规则替代服务本质。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高端餐饮市场规模突破8000亿元,但顾客满意度同比下降12%,这种“规模扩张与服务缩水”的悖论,正是过度规训化管理的直接后果。

分论点三:阶层区隔的“软性排斥”加剧社会撕裂
“不接待10岁以下儿童”条款本质是经济门槛外的二次筛选。该餐厅人均消费超3600元,已通过高定价完成初步阶层过滤,而年龄限制则进一步将带娃家庭排除在外。这种“软性歧视”与某些高端场所“衣着不整禁止入内”的陈旧规则如出一辙,都暴露出部分商家对“高端”的狭隘理解——将排除特定群体等同于提升调性。社会学研究表明,公共空间中的阶层区隔会加剧社会焦虑,当餐饮场所通过规则制造“我们”与“他们”的对立,实则是消费主义与身份政治的危险合谋。

反论点驳斥:商家是否有权制定“个性化规则”?
有观点认为,餐厅作为私域空间有权设定规则,消费者可选择“用脚投票”。但这种逻辑忽视了两个关键前提:其一,规则合法性。商家规则不得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法典》等上位法,否则无效;其二,告知义务。该餐厅将核心条款藏于链接底层,未尽到显著提示责任,已构成消费欺诈。更本质的是,当“禁止拍摄”与“可拍照”自相矛盾,当“拒接儿童”却未提供儿童友好替代方案,这些规则暴露的并非服务创新,而是管理无能的遮羞布。

这场争议揭示出高端餐饮业的深层危机:当商家沉迷于用规则制造“高级感”幻觉,实则是在透支行业信任。真正的高端从不是靠禁止性条款堆砌的,而是源于对食材的敬畏、对服务的精进、对消费者的尊重。数据显示,2025年米其林指南中,90%的三星餐厅均未设置年龄限制,而是通过分区管理、儿童菜单等柔性措施平衡不同客群需求。这印证了一个朴素真理:餐饮业的终极竞争力,永远在于让顾客感受到被重视的温暖,而非被规训的冰冷。当3600元的餐费买不来基本尊严,再精美的摆盘也不过是讽刺的注脚。


“一顿饭花3600元被盯着不让拍视频” 的相关文章

上海徐汇一新房项目开启认购 绿城·潮鸣东方启动认购

  4月28日,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绿城·潮鸣东方项目开始认购。该项目将推出120套准售房源,面积从274平方米到584平方米不等,备案均价为每平方米19.5万元,认购时间为4月28日至5月...

曝女生去宿舍捉奸被推下楼 大学回应 视频非校内,后续会有官方通报!

   曝女生去宿舍捉奸被推下楼 大学回应   【曝女生去宿舍捉奸被推下楼 大学回应】近日,两段视频在网络平台引发轩然...

神十九乘组撤离空间站 踏上回家之旅

  4月30日4时,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计划当天中午返回东风着陆场。分离前,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在地面人员的配合下,完成了空间站组合体状态设置、实验数据整理下传、留轨...

恭喜!这样你们度过情侣尴尬期了

恭喜!这样你们度过情侣尴尬期了

  恭喜!这样你们度过情侣尴尬期了。   ...

董小姐父母何以跨界指导论文 学术背景引争议

董小姐父母何以跨界指导论文 学术背景引争议

  董小姐父母何以跨界指导论文。某某友好医院的肖医生东窗事发,牵出了一系列问题,其中最受瞩目的是一位名叫董小姐的学生。据说董小姐家境不凡,她来自协和医学院的一个名为“4 + 4”的培养项目...

美企业主抱怨:我们努力实现100%美国制造,但连个轴承都买不到 产业链构建难

  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指出,美国制造业企业实现产品完全“美国制造”面临诸多困难。关键零部件要么过于昂贵,要么过于稀缺或没有国内供应。过去12个月,标注“美国制造”的产品数量反而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