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关系:老话讲“人过五十不贪色”,下半句可惜知道的人不多
老祖宗留下句俗语“人过五十不贪色”
人到了五十岁,身体明显不如从前,要是还总想着喝酒应酬、追那些花里胡哨的事儿,身体只会越耗越差。
就像一台用了几十年的老机器,你非让它超负荷运转,早晚得散架。
曾国藩说过“欲不可纵,志不可满”,欲望这东西得管着点,不然就跟洪水似的,管不住早晚得把日子冲垮。
五十岁后,得学会把精力从这些“虚”的上面收回来,多放在实在事儿上。
其实这句俗语还有后半句,叫“亲远疏近多孤独”,可能很多人没听过,但这道理更实在——要是到了五十岁还冷落身边亲近的人,偏要去追那些虚头巴脑的关系,最后准保落得个孤单的下场。
年轻时候为生计忙,很多人顾不上陪爸妈、见老朋友。
等五十岁事业稳定了、孩子也大了,反而是修复关系的黄金期。
就拿爸妈来说,常听老人念叨“父母在,人生还有个盼头;父母走了,这辈子就剩回家路了”。
平时少陪他们吃顿饭、说说话,等真没了,再后悔可来不及。
兄弟姐妹就更亲了,小时候一起偷摘邻居家的枣、长大各忙各的,现在有空坐一块儿唠唠嗑、互相搭把手,感情才能处得久。
夫妻就更不用说了,风风雨雨过了大半辈子,哪有那么多新鲜劲儿?
一起买菜做饭、饭后遛弯儿,这些鸡毛蒜皮的小日子,才是最实在的福气。
可有些人到了五十岁,被外面的新鲜玩意儿迷了眼,觉得跟老伴儿、孩子待着没劲儿,非得去搞些花里胡哨的关系。
今天跟牌友称兄道弟,明天跟网友聊得火热,可等新鲜劲儿过了,发现这些关系说散就散,回头再看,爸妈生病没人端水、孩子结婚没人操持、老伴儿生病自己也得搭把手——这时候才明白,最靠得住的还是身边人,可这时候再后悔,黄花菜都凉了。
人生就像种庄稼,五十岁前是拔节抽穗的时候,得使劲儿往上长;五十岁后该往成熟里长了,得把根扎深、把果儿护好。
管好欲望是为了身子骨硬朗,珍惜家人是为了心里踏实。
就像咱老百姓常说的:“家有老是个宝,家有伴儿日子好。”
作家苏岑说过,好的感情就是相处舒服,不用刻意讨好。
这种舒服,往往就藏在每天陪爸妈吃碗热汤面、跟老伴儿遛弯儿唠家常里。
人过五十,不贪那些虚的,把身边人处好了,这后半辈子才能过得踏实,没病没灾、有说有笑的,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