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格勃一击毙命?乌克兰顶级情报头子被杀,俄罗斯开始一份份收账
2025年7月11日,基辅市中心的街头发生了一宗令人震惊的命案——乌克兰国家安全局高官伊万·沃罗尼奇被一名 枪手当场击毙。
整个过程干脆利落,凶手先是一枪夺命,随后又补射数次,然后迅速按预定路线撤离,没有牵连路人。这个大胆举动让整个乌克兰情报系统如临大敌,因为被杀害的并非普通官员,他曾是多起针对俄罗斯的高规格情报行动主导者,包括那次著名的“蛛网”无人机袭击,导致俄机场与军机惨重受损,更搅得莫斯科军事高层焦头烂额。
从他过往的“战绩”来看,沃罗尼奇早已被俄方列入黑名单。他牵头布局刺杀俄生化部队司令、制造汽车爆炸案重创俄高官,甚至疑似渗透进俄安全局核心部门。这些行动让俄罗斯一再隐忍,如今终于不再隐于幕后,而是把“账本”一条条搬上桌面。
案件的手法极具苏联时期克格勃(KGB)风格:沉着冷静,执行精准,枪械用上了消音器,绝不留后患。虽然克格勃已经成为历史名词,但它的经验和作风,明明白白地在今天的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以及军事情报总局(GRU)中延续着。普京治下,老一套黑暗艺术越发纯熟,谁出手狠,谁就笑到最后。
这起暗杀更深刻地揭示:俄特工系统在乌克兰不仅仍有渗透,而且藏得极深。选在乌克兰首都下手,是对乌克兰情报体系一次 赤裸 裸的羞辱。动作不再悄无声息,刺杀的目标鲜明,无疑是在向外界宣告:是时候一笔一笔清算了。从过去两年的种种爆炸、破坏、袭击,到今天直接在基辅当街“斩首”,俄方策略正在逐步升级。以牙还牙,你杀我高级将领,我就让你痛失顶梁柱。
对于乌克兰而言,打击的不仅是士气,更意味安全系统如今漏洞百出、高层或将面临彻底清洗。反间谍排查压力陡增,高级职位人人自危,信任自然难以维系,“内乱”可能比丧失一名强力高官更要命。沃罗尼奇之死只是小插曲,未来各种暗杀、投毒甚至爆炸都不会停歇,俄方的暗杀名单恐怕远未用尽。
另外,这桩案子的消息最早被俄罗斯官媒RT放出,宣布自己的“胜果”,领先乌克兰一步掌控舆论。信息战、心理战穿插在新闻里,谁能率先发布,谁就能左右外界的态度和走向。
从无人机偷袭到正面对拼,从隐秘“影子战”到城头亮剑,俄乌情报对决正全面升级。无论局势如何倾斜,显而易见的是:这场交锋,远不止于你来我往的枪火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