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头肉再次成为关注对象!医生发现:常吃猪头肉,或收获4大好处
►
本文1898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提起猪头肉,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油腻、不健康、胆固醇高,甚至还有人觉得它“没营养”。但你可能不知道,这块曾被嫌弃的“下饭神器”,如今竟悄悄被医生“翻了案”。
最近一项由中国营养学会组织的研究指出,适量食用猪头肉,不仅不会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反而可能带来四个意想不到的好处。
别急着抗拒,或许你真的冤枉它了。
猪头肉到底是什么肉?别再只看“表面”
猪头肉可不是随便一块肉,它是猪颅部的统称,一般包括脸颊肉、耳朵、下巴、嘴边肉等,富含胶原蛋白、弹性蛋白以及一定量的优质脂肪。
与传统认知不同,猪头肉并不是“垃圾食品”,而是动物性蛋白的优质来源之一。相比普通猪肉,猪头肉的肌肉纤维更细腻,软嫩易嚼,更适合老年人、牙口不好的人群食用。
好处一:补充胶原蛋白,护肤强筋骨
很多人一听“胶原蛋白”,就想到护肤品,其实最靠谱的胶原蛋白来源不是瓶子,而是餐桌。猪头肉中富含天然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是皮肤弹性和关节韧带的重要组成成分。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曾刊文指出,适当补充胶原蛋白,有助于改善关节疼痛、延缓软骨磨损,对预防老年性骨关节炎具有积极意义。
不仅如此,胶原蛋白还能促进皮肤细胞修复,保持皮肤含水量,帮你从内而外“抗初老”。
好处二:富含维生素B族,提神又养脑
猪头肉虽看似油腻,却是维生素B1、B2、B6和烟酸(维生素B3)等水溶性维生素的“富矿”。这些营养素是神经系统维持正常运作的关键。
维生素B1能改善疲劳、增强记忆力;维生素B6参与神经递质合成,调节情绪;而烟酸则有助于血液循环,保护心脑血管健康。
很多人长期脑力劳动、压力大、失眠、记忆力下降,这时候适量吃点猪头肉,可能比你猛灌能量饮料更靠谱。
好处三:高铁高锌,提升免疫力
你知道吗?猪头肉的铁和锌含量要明显高于猪瘦肉。尤其是来自脸颊和耳朵部位的肉,微量元素含量更为丰富。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核心元素,缺铁会导致贫血、乏力、注意力下降。锌则是人体免疫系统“司令官”,缺锌的人容易感冒、伤口愈合慢、口腔溃疡反复发作。
女性在月经期,儿童在生长发育期,老人免疫力下降时,适量食用富含铁锌的猪头肉,有助于调养体质。
好处四:高胆固醇≠有害?猪头肉的脂肪“冤枉大了”
很多人担心猪头肉“油”,怕吃了胆固醇升高。确实,猪头肉的胆固醇含量不低,每100克约含82毫克,但关键在于“怎么吃”和“是否超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明确指出,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建议不超过300毫克。换句话说,吃上两三片猪头肉,远达不到“超标”警戒线。
更重要的是,近年来研究已明确,“膳食胆固醇”对血脂的影响远小于“反式脂肪”和“过量饱和脂肪”的摄入。猪头肉中的脂肪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适量摄入对心血管反而有益。
2023年《营养学报》的一项研究还发现,替代部分红肉摄入猪头肉等富含胶原蛋白肉制品,有助于改善肠道菌群结构,间接降低慢性炎症水平。
注意,吃猪头肉也有讲究,别吃错了反伤身
虽然猪头肉好处多,但也不是人人都能随便吃。
高尿酸、痛风患者建议少吃。猪头肉嘌呤含量不低,易诱发高尿酸或痛风发作。
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因为猪头肉脂肪含量高,代谢负担较重,肝肾功能不佳者容易“消化不良”。
别把它当主食吃。猪头肉更适合做为辅食,每次控制在50–70克,搭配蔬菜和粗粮效果更好。
谨防加工猪头肉中的亚硝酸盐。市面上常见的卤味、烟熏猪头肉可能添加防腐剂和色素,建议选购正规厂家,最好自己在家炖煮。
医生建议:一周吃1–2次,营养刚刚好
“猪头肉不能替代其他高蛋白食物,但它完全可以作为日常饮食的一个‘亮点’。”——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专家建议,一周吃1–2次,每次不超过70克,基本不会对健康产生负担,还能补充多种营养素。
与其被“高热量”“高胆固醇”的标签吓退,不如科学看待,合理选择。
别让偏见“吃掉”营养,猪头肉值得被重新认识
在营养学界,有句话叫:“没有坏食物,只有坏的饮食结构。”猪头肉并非洪水猛兽,关键在于怎么吃、吃多少、给谁吃。
它不是垃圾零食,而是一种具备营养价值、适合搭配食用的传统食材。
所以,下次在菜市场看到猪头肉,别再犹豫了。只要方法得当,它不光能满足你挑剔的味蕾,还可能悄悄帮你养出好身体。
参考文献:
[1]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
[2] 《胶原蛋白在骨关节健康中的作用》,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3年第27期。
[3] 《不同肉类摄入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营养学报,2023年第45卷第5期。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