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之大一车装不下!黄河调沙冲出大鱼,村民捞到“板车级”大花鲢
黄河调沙刚收尾,河南段村民拽上来条花鲢,身子比板车还长,秤盘一压指针直接打到底。
这事藏着二十年的治河账。
小浪底水库开闸18天,白浪裹着黄沙往海里冲,1.6亿吨淤沙被卷走,1.5亿立方米水灌进黄河三角洲湿地。
万家寨、三门峡跟着接力,水量掐得准,沙量排得狠——下游主槽二十年前连1800立方米每秒的水都扛不住,现在能过5000,河床生生被洗低3米多。
有人说调沙费钱。
但累计30次调度,小浪底总共甩出去29.3亿吨沙,清了21.8亿立方淤泥。
这钱没打水漂——要是没这操作,下游洪水一来,两岸百姓得提心吊胆往高处跑。
今年还给庄稼地送了6.9亿立方米抗旱水,水库腾空33.6亿库容等汛期,人算好了水账,水就乖乖听话。
河里的鱼也沾了光。
刀鱼、赤眼鳟这些老品种,没调沙的洪峰冲出生路,早该进博物馆了。
今年特意在伊洛河口造了条清水带,护着鱼虾往上游游,治河能细到这份上,是真懂自然的脾气。
2021年秋汛那么大的水,要是没有这套组合拳,后果不敢想。
黄河现在能25年不断流,两岸城市喝得上水,地里收得成粮,游客举着相机拍水鸟,都是这盘治沙棋下对了。
闸门关了,水面缓了,黄河床轻了,两岸人的心跳也稳了。
这条淌了几千年的河,现在流的不只是水,还有算准了的水账和对自然的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