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人的文学:工地大爷的作文写哭500万人,刘诗利人民日报发文
前两天刷短视频看到个事儿,河南有个叫刘诗利的建筑工人出书了,人民日报4月份还登了他写的诗。这人平时在工地干活,没想到文字能上国家媒体。评论区几千人说"破防了"。
上周有个街头测试,博主请工人写高考作文。第一位大叔写去世的母亲:"坟头草黄了又青,三十年没喊过妈,等退休躺坟边再叫一声"。第二位写日常生活:"幸福得看跟谁比,我的三轮车能挡雨,比老李的破两轮强"。视频爆火,点赞好几百万。
这些文字没啥华丽词藻,全是实在话。有的写生活苦,有的说日子难,但偏偏戳人心窝子。现在网上不少文章绕来绕去,看完云里雾里,工人的大白话反而让人看得进去。
为啥这么打动人?大概是经历够真实。每天扛水泥、搬砖头,这些藏在城市角落的生活,普通人很少看见。他们平铺直叙说出来,反倒像揭开了新世界。拍视频的博主也懵:掏100块让写作文,哪想到工人能写成这样。
有网友说,现在大家忙着追名逐利,反而看不见身边普通人。其实谁都有故事,可惜没舞台讲。工人没机会系统学写作,但摸爬滚打半辈子,凭什么不能表达?
今年初有新闻报道,武汉、成都在搞农民工夜校,教写字画画。初衷挺好,但能帮多少人还难说。现在短视频确实让普通人发声容易了,可首页推的还是明星网红。
刘诗利受访时说就想记录真实生活。他写的全是工友日常:谁家娃考上大学交不起学费,谁工伤躺家里发愁...这些琐碎拼成了书。他说还想写,可搬砖的手拿起笔,时间总不够用。
有网友夸"比某些作家写得真",也有人撇嘴:"不就是唠家常吗,算什么文学?" 吵得挺热闹——到底啥算好文章?恐怕答案在人心。
现在官媒都在说"发现民间宝藏"。但具体怎么帮工人兄弟?办免费写作课?搞工人文学赛? 目前还光打雷不下雨。
最近通勤时总见人低头刷这视频,很多人看完默默锁屏发呆。这些散落人间的故事,总该有安放的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