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起因热射死丧命!医生痛哭:热射死前半小时,身体有这3反应
最近这段时间,急诊科每天都能接到几个因为高温中暑甚至热射病送来的患者。有位年轻人,才三十出头,在户外工作,顶着四十度的高温,硬撑了一个下午,回到家突然就倒下了。等送到医院,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
同事哭着说:“我们都太晚了,他出问题前半小时身体其实已经在报警了!”,我们眼睁睁看着生命一点点流逝,却无能为力,那种无助感真的让人想哭。
说到热射病,很多人可能觉得离自己很远,或者以为那只是“中暑”的严重一点版本。但请你这不是“多喝点水”就能好的小毛病,这是能在几个小时内造成多器官衰竭、让人走向死亡的可怕急症。
尤其是在高温天气还在持续、户外工作者、老人孩子、慢性病人没法好好避暑的情况下,危险就藏在你以为“还能撑一撑”的那一刻。
那热射病来临前,身体会不会给我们一些信号呢?当然会,而且很明显。关键是你要识别得出来。很多热射病患者,发病前半小时身体其实已经在“抗议”了。
第一个明显表现就是意识模糊或异常兴奋,有的人开始说话不清楚,有的人突然情绪高涨、坐立不安,甚至像喝醉了一样乱走。
第二是皮肤干热且发红,这时候反而不怎么出汗,因为人体已经“脱水”严重,汗腺都罢工了。
第三个信号是肌肉抽搐或剧烈头痛,有些人还会恶心呕吐、心跳加快,甚至晕倒。
这三个信号别小看,它们是身体在向你发出“紧急求救”!如果你身边的人在高温下出现这些表现,一定马上让他离开高温环境,并尽快降温、补水、拨打120。千万别拖,等不了的。
有人会问,谁最容易得热射病?答案是:高温下劳动的户外工作者、老年人、婴幼儿、有心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等慢病人群,还有就是运动过量或穿着不透气衣物的人群。这些人本身体温调节能力就差,一旦遇到高温环境,很容易“中招”。
那为什么有的人能扛过去,有的人却没能挺住?这就跟身体基础状况、环境温度湿度、是否及时补水降温有关。高温不一定要晒太阳才危险,闷热的室内也可能是“温柔陷阱”。有些中老年人,家里舍不得开空调,结果在屋里“活活热死”了。这种悲剧,其实完全可以避免。
要预防热射病,关键是四个字:及时降温。一旦发现不适,立即离开高温环境,找有空调的地方休息,用冷水擦拭身体,喝些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饮料帮助补充流失的盐分和水分。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那时候身体已经进入轻度脱水状态了。尤其是老人,他们的口渴感本身就不敏感,等到感觉口干时可能已经晚了。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来防住这“隐形杀手”。避免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这段最热时段出门,如果非要外出,一定做好防晒,戴帽子、穿浅色衣物、带水壶。
运动要选在清晨或傍晚,量力而行,不贪多。家里有老人孩子的,要特别提醒他们注意防暑,必要时开空调,不要舍不得那点电费,命比电重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保护身体最好的“避雷针”。
国家一直在倡导“健康中国”的理念,核心就是“预防为主”。我们不能等生病了才重视健康,而要在日常生活中就把健康放在心上。对热射病这样来势汹汹的急症,越早发现、越快干预,救命的可能性就越大。很多悲剧,其实就差那么一通电话、一次及时的处理。
作为一名医生,我特别希望大家能重视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不是每一场高温天都会带来悲剧,但每一个忽视防暑的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遗憾的主角。我们不能阻止太阳变得更毒辣,但我们可以让自己更有准备。就像给家里老人准备降温设备,给孩子备好水杯,像照顾家人一样照顾自己。
其实健康,从来都不是医院的事,而是我们每个人生活里的点点滴滴。今天你多喝一口水,多歇五分钟,明天就可能避开一场危险。别让“还能撑一撑”的念头,变成一生的遗憾。
热射病不是新闻里的故事,而是你我都可能遇到的现实。它凶残、它迅猛,但它也并非无解。只要你记住它的信号、知道它的危险、学会它的应对方式,就能在关键时刻保护自己和家人。
热射病可以致命,但更可以预防。
体温超过40℃、意识混乱、皮肤干热,这三大信号要牢记;高温天注意补水、避暑、穿透气衣物,这三大原则要落实。你能做到的,远比你想的多。愿这个夏天,我们都能平安度过,不因一时忽视,留下终身的遗憾。
参考文献:
[1]王丽君,李欢,刘振军.热射病的诊治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24,44(05):401-405.
[2]国家卫生健康委.《公众预防高温中暑健康教育核心信息》[Z].2023年版.
[3]张晓峰,周明,胡杰.高温天气下热射病的防治研究[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24,42(03):20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