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挖走中国稀土团队
日本和法国合资建厂,投了很多钱,最后还是需要中国的技术才能把工厂开起来。这说明从零开始建立一套稀土工业体系,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钱不是唯一的问题…技术才是。
美国的稀土矿,停产了很多年,后来又重新开始生产。他们花了整整十年时间,才炼出了第一批合格的产品!十年…市场早就不是原来的样子了,时间不等人啊。
不单单是开采和冶炼。从矿石挖出来,到提炼成高纯度材料,再到做成磁铁这样的成品,甚至是回收旧手机、旧电器里面的稀土进行再利用… 这整个过程,一环扣一环,全都在我们自己国内完成——形成了一个闭环。
全球近七成稀土产量来自中国。
导弹或者激光武器,这些尖端装备的制造,离不开一种特殊的稀土。这种稀土,我们国家掌握着独家资源。这就像打牌,手里有别人没有的王牌一样,很重要。
这玩意儿哪都有吗?
中国的稀土资源储量,排在世界前列。但这还不是最关键的,关键在于我们拥有一种别的国家几乎没有的矿——南方离子型重稀土矿。这种矿石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简单衡量的。
南方离子型重稀土矿,占全球九成以上。
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比如新能源汽车,它的电机就需要用到稀土材料。没有这种材料,电机性能会差很多。谁掌握了稀土,谁就对高端制造有很大的话语权。
超八成高纯度稀土产品由中国供应。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早年间,为了快速发展,我们的稀土开采方式比较粗放,给环境留下了一些问题。这些都是历史遗留的环境债,需要我们花时间、花精力去慢慢偿还。
光有矿就行了?
有矿只是第一步,能把矿石里那十七种化学性质极为相似的元素,一个一个完美地分离开,并且提炼到极高的纯度,这才是真正的本事。没有这个技术,矿石就是一堆土。
有个叫徐光宪的院士,他和他的团队,发明了一套萃取分离技术。这个技术,就像一把神奇的筛子,能把混在一起的稀土元素,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提纯分离技术能达到99。9999%的纯度。
国外的工厂,为什么玩不转?因为他们没有这个手艺。就算他们能买到我们的矿石,也无法进行如此高效和高精度的分离提纯。他们想生产高纯度的稀土产品,还得回头来找我们买。
别人干不成?
成本,是另一个国外企业难以逾越的障碍。在内蒙古,我们开采一吨稀土的综合成本,非常低。这得益于我们多年的经验积累、成熟的工艺和庞大的规模效应。
内蒙古开采成本仅为国外的三分之一。
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我们不光积累了技术和经验,还申请了大量的相关专利。这些专利,就像一道道高墙,把稀土产业的核心技术牢牢保护了起来。别人想进来,就要先面对这堵专利墙。
现在,江西赣州正在建设一个叫做“稀土谷”的地方。他们在尝试一种新的模式,叫循环经济。就是要把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解决过去留下的环境问题,让稀土产业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
事情很清楚——高端制造业的“命门”被谁抓在手里?是稀土。而稀土的完整产业链、核心技术又被谁掌握着?当别人因此着急的时候,我们就更应该明白自己手里的牌有多重要。技术在手,产业链在握,这就是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