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相太难看!农民工大爷写高考作文走红仅3天,令人恶心一幕上演
文生生
编辑黄毅来了
农民工大爷只因在街头写了篇作文,就牵动了全网的心。
可谁能想到,感动还未褪去,一场围绕流量的“吸血式狂欢”已悄然上演。
仿冒账号扎堆涌现,质疑声无端四起。
这份质朴的真情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01
7 月初,一位博主在街头发起 “高考作文挑战”。
她随机邀请路人现场写作,完成者可获一千元奖金。
在一群工友中,安大爷因“高中学历”被选中,抽到了《我的母亲》这个题目。
今年六十多岁的他,头发已经有些银白。
拿到题目的他将干活时小心收起的眼镜拿了出来重新戴上。
趴在一旁的桌子上,一笔一划的开始写下自己的母亲。
那时,谁也不会想到,这位满手老茧的农民工能写出让全网泪目的文字。
他用最朴素的语言,还原了母亲操劳的一生:
“母亲一辈子没闲过,穿的永远是洗得发白、补了又补的衣裳”
“等我们都吃完了,她才瞅瞅锅里,剩下了就扒拉两口,没剩就说不饿”。
安大爷的文章发布后,短短几天就在全网刷屏。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煽情。
这些很普通的日常里,藏着的全是父母对儿女的爱,也让无数网友想起了自己的母亲。
短短几天,视频的点赞量、转发量高达几百万。
他的作文,他的名字,成了全网热议的话题。
安大爷在文中写道:
“母亲走的时候,才五十出头,是累病的。”
他的母亲一生操劳,把一辈子都耗在了孩子和柴米油盐上。
每次回家,他都会去坟堆前陪母亲说说话。
他将对三十多年来母亲的思念都写进文字里:
“想到什么,写什么。”
他写了母亲端着死沉的铁锅做饭;
写她熬着大夜分粮食冻得发抖却咬牙坚持;
写自己如今干活累了,可一想起母亲就浑身是劲。
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真情,成了最动人的力量。
可文章的走红,很快激起了不和谐的浪花,仿冒者和质疑者闻风而来。
02
视频火了之后,各种仿冒账号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他们顶着“安大爷侄子”“山西农民工安哥”的名头。
盗用安大爷的照片和文章片段,发布着拼凑的内容。
有的甚至直接搬运原视频,抹去水印就当成自己的作品,还开启了直播带货。
不少人因为这些“仿冒账号”的出现开始质疑大爷是否“炒作”。
甚至有人开始追到大爷老家进行采访。
这桩桩件件无疑都打扰着老人家平静的生活。
迫于无奈,安大爷在子女的帮助下发视频澄清了这些“仿冒账号”。
那句“无意占用公共资源”不知打了多少人的“脸”。
但“仿冒账号”只是个开头,有人质疑安大爷的家庭或许根本不像他文中所写的那样。
可村民的话却将“事实”摊开,摆在了所有人面前。
不少人都站出来为大爷撑腰:
“里面的内容都是属实的。”
当地村民提起安大爷和他的母亲都是好评满满。
他的母亲是个很勤劳的人。
家里八个孩子,人口多,日子过的很苦。
但即使自己过的苦,也从来不会怨声载道。
每天早早的起床给一家人生火做饭。
跟邻居们也都是笑意盈盈的,谁家有个事儿,她都很热心的帮忙。
可村民讲出的“事实”并未让部分声音停息。
甚至还有人质疑文章并非安大爷所写:
“一个农民工哪有这文笔,肯定是团队润色的,或者AI生成的。”
他们拿着放大镜分析文章段落:
“坟头上的草青了又黄”这种句子,充满文学性,绝对不是农民工能写出来的。
可安大爷哪里懂得什么文笔,也哪里懂什么找团队。
他只是将自己看到的、将自己的母亲如实描述了下来而已。
这些质疑的背后,藏着对农民工群体的刻板印象。
在一些人眼里,农民工就该是“没文化、粗嗓门、不懂细腻情感”的形象。
一旦打破这个印象,就会被有心人士贴上“假”的标签。
仿佛劳动者就该与“细腻”“文化”绝缘。
而这种对普通人精神世界的低估,并非首次上演。
03
安大爷的遭遇从不是个例。
近年来,从“拉面哥”到“糖水爷爷”。
无数普通人因为一条视频走红,随后就被流量围猎,遭受质疑,最终不堪其扰。
今年六月,工地大叔刘诗利趴在书店看书的视频爆红后,遭遇几乎如出一辙。
他凌晨起床干重体力活,闲暇时总是到书店捧着书看。
陈行甲受感动赠书并留电话,这一温暖瞬间的视频短短几天迅速爆红。
但质疑声也随之涌来。
网友称其“摆拍炒作”,认为农民工没时间读书。
可他们却不深究大叔的经历。
他曾是民办教师,对读书的热爱从未消失过。
之后央广网发文力挺工地大哥,事情才渐渐平息。
此事过去还不到一月,就又出现了“安大叔我的母亲”遭质疑。
在他们眼里,没有真情,没有尊重,只有能变现的热度。
只要能蹭到流量,哪怕盗用他人的故事,编造虚假的经历,也在所不惜。
就像安大爷的文章走红后,有人不是被母爱感动。
而是立刻盘算着“怎么用这个热点赚钱”。
这种扭曲的价值观,让网络世界变得越来越浮躁。
近日,安大爷本人也终于发声了。
他很开心的表示,只是写了一篇八百字的文章就赚了一千元:
“一千块我要辛辛苦苦干三天。”
视频里,他穿着一件白短袖,戴着眼镜,感谢了大家对他文字的喜爱:
“也欢迎大家来我的家乡做客,体验山西风土人情。”
这条视频发布后,很快获得了网友的支持。
评论区里满是“大爷保重身体”的温馨留言。
或许,这才是网络该有的样子:
传递真情,守护善意,而不是被流量裹挟,失去底线。
结语
别让流量凉了人心,别让偏见遮了眼睛。
从安大爷的作文到刘诗利的爱读书,他们用最质朴的方式告诉我们:
农民工可以有细腻的笔触,普通人的思念也可以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而安大爷的文字之所以动人,正是因为里面藏着最朴素的亲情与担当。
真正的温暖从不需要炒作,普通人的真情更不该被消费。
守护好这份质朴,尊重每个认真生活的灵魂,才是对母爱最好的致敬,对平凡者最真的善意。
部分参考资料来源:
光明网“我已经三十多年没叫过妈妈了”山西大爷写的《我的母亲》作文看哭万千网友
极目新闻农民工大爷写高考同题作文爆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