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砒霜还毒20倍!这些家常菜是夏天的隐藏杀手,赶紧告诉家人警惕
夏日炎炎,厨房的烟火气都淡了不少,都不想顶着高温做饭,因此凉拌木耳、凉皮、肠粉等爽口凉菜,几乎成了家家户户餐桌上的常客。
这些凉菜一口下去清爽解腻,简直就是解暑神器,在炎热的夏季,谁能不爱它们呢?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些凉菜一旦处理不当,就可能会变成致命的毒药,已经有很多人中招了,甚至还有人为此献出了生命!快看看你家有没有这些“毒菜”。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内
热热热!火辣辣的热!
从今年5月份开始,我国各地区的温度就上来了,一直持续到现在,普遍都是30多度,再热一点的都达到了40多度的高温,火辣辣的太阳把人晒得萎靡不振的,总感觉一到户外就会能晒化了,实在是天热了。
尤其是河南,据天气预报显示,本周多个地方的温度都要突破40度的温值,不仅是白天的温度高,夜晚的温度也降不到哪去,简直是“热”力十足。
而天气一热就容易没有胃口,总想吃点凉的,比如凉皮、肠粉等,但这东西可不是随便吃的,一不小心可是会吃死人的。
2020年10月份,黑龙江鸡西一家庭,自制解暑神器“酸汤子”,一家12口,有9人都食用了酸汤子,结果没一会,几人就陆续出现身体不适等状况,被送医院抢救,经诊治是酸汤子中毒,最后9名长辈全都抢救无效死亡。
还有2020年7月,广东揭阳一肠粉店,有11名顾客在店内食用河粉后,先后出现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最后经过诊治有1人抢救无效死亡了。
再往后还有2023年7月份,河南永城有2人因误食变质凉皮后中毒,好在食用量过少,抢救及时,这才脱离了危险。
2024年3月份,台湾台北的“宝林茶室”餐厅中毒事件,当时可谓是闹得非常大,餐厅把有毒的食物提供给顾客,最终造成6人死亡。
最后还有今年6月份发生的,义务一人疑似食用放置两天的凉皮之后,出现食物中毒症状,而这些悲剧发生的背后都是因“米酵菌酸”,它是一种比砒霜还要毒20倍的毒素,在夏季非常活跃,至今没有特效药。
米酵菌酸的载体是细菌,这种细菌特别喜欢高温潮湿的环境,尤其是在夏秋季节,繁衍的超级快,虽然这种细菌本身不致命,但它的的代谢物米酵菌酸可是能直接毒死人的。
危险悄然来临!
说它(米酵菌酸)比砒霜毒,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事实依据的,1毫克的米酵菌酸就能直接毒死人,你想想一毫克有多大,还不足一粒芝麻的重量,就这么点量都能毒死人,由此可见它的毒性有多大。
但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米酵菌酸的生命力非常顽强,煮不烂、蒸不透,哪怕是100度的沸水煮上1个小时,也无法破坏它的毒性,可以说误食它之后算是必死无疑了,它的中毒死亡率高达40%到100%。
更重要的是,这种毒素无色无味,你根本无法辨认它是否存在于你吃的食物中,因为没有特效药,所以只能采取对症支持治疗,通过血液透析稀释体内毒素,但凡摄入量稍微大一点,基本上就是九死一生了。
是不是听起来很吓人,但这才哪到哪,更吓人的还在后面,我们夏季常吃的家常菜,一不小心就可能有它的身影!
比如泡发时间过久的木耳、银耳,它们本身是没有毒的,可以放心吃,但泡发时间过久就不一定了,因为它泡的时间越久,滋生的细菌就越多。
因为泡发后可以膨胀变大,家里一些长辈,或者是对做饭没有任何经验的小白,总觉得它们泡的时间越久,就会变得越大,当然也有可能泡上之后忘了时间,等想起来之后已经过了很长时间了,掉到又觉得太可惜,就会留着下一顿饭吃。
但这种泡发时间过长,或者是泡发之后放置时间过长的木耳、银耳,极易滋生出米酵菌酸,所以久泡、久放的木耳、银耳一定不要食用。
除了木耳银耳之外,还有放置过久的发酵米面制品也要警惕,北方的酸汤子、臭碴子,南方发酵后制作的汤圆、发酵玉米面等都容易变质。
最后还有存放不当的淀粉制品,比如凉皮、肠粉、裸条等,为了省钱或方便,购买散装的,买完之后不好好存放,比如常温防止一两天、两三天,这种情况极易招惹来毒素。
保命指南:让你远离毒食物
米酵菌酸的潜伏期大概是2到24小时,时间长一点的就48到72小时,如果你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乏力的症状时,不要马虎,这些症状虽然很像肠胃炎,但也可能是米酵菌酸的初期症状,这时候就要抓紧时间就医了。
当你出现抽搐、尿血、肝肾功能衰竭、黄疸等症状的时候,基本已经无力回天了,这已经到了中毒后期,所以如果不慎中毒,一定要在初期的时候,就及时就医诊治,但最好还是把它扼杀在摇篮中,从源头上杜绝。
时间就是生命,在泡发菌菇类食物时一定要看好时间,不要泡发的太久,同样也不能放置太久,泡发之后就抓紧时间烹饪。
至于湿粉类的食品,最好现吃现买,从正规渠道购买,毕竟现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比较严重,在吃的方面,还是稳妥一点最好,尤其是米皮、凉皮之类的,不要过夜!不要过夜!
还有就是自制的东西,稍不留神就容易滋生细菌、病毒,所以宁愿花点钱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也不要自己在家心血来潮的制作,珍爱生命,远离自制。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旦感觉到不对劲,就要抓紧时间就医,不要当做微不足道的小事看待,等真出问题了,后悔都来不及了,切记,病从口入,入嘴的东西一定要慎重!再慎重!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