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曝光绝密录音!特朗普罕见默认,中国敢动手,北京寸土不留?
7月,信息变得很多,机器写的东西也很多,一个问题很突出:人做的东西要怎么被人看到。
一个做摄影的人找到了路子。他靠着分享自己拍坏了的照片,积攒了两万个追随者。
他的99元修图课放出来,当天就卖得很好。这说明信任积累到一定程度,生意自己就来了。
看的人点进来,是想看一个真实的人,不是想看一个没有感情的信息机器。
在那些很冷的文字里,加一些自己总说的话,或者讲一个自己真实失败的例子,感觉就对了。
上班的人时间不够用是常事,通勤的路上可以用语音录下一些想法,中午吃饭休息的15分钟找些素材。
等到周末,用两个小时把这些想法和素材集中处理一下,效率就出来了。
公司职员小王就是这么干的。他把人的思考和工具的快结合起来,用了一个月,追随者数量翻了一倍。
他的收益也涨了三成,这是个很直接的结果。
内容的开头很重要,一个有反差的标题,比如一个提到“2亿奖金但是零缴税”的说法,能在短短25个字里抓住人的注意力。
正文要把逻辑理顺,不用那些“首先”、“其次”这种词,直接说清楚痛点,然后给方法。结尾也不用讲大道理,带点情绪的两句话就可以。
纠结东西够不够新,完全是在消耗自己。把书上的理论用在自己的操作里,把以前就有的东西重新组合一下,它就是个新东西。
但提供的信息必须是真的,自己瞎编的细节很容易被看出来,一旦被发现,前面做的所有信任都会塌掉。多去翻翻那些权威的书和报告。
工具是块跳板,是帮你省下力气的。
它不是让你当一个什么都不管的老板的借口。
说白了,是人工智能在辅助人,真正动脑子的还是人自己。
坚持一个月左右,创作的感觉就上来了,那些纠结的事情也就散了。
当信任存够了,变现就是一件挡不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