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坠崖最新后续:司机已找到,刚结婚生孩,女孩中途想回家被拒
文 任平生
编辑 Fukasa超勇的
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大家还记得前段时间的那起川西坠崖事故吗?在搜救队员的努力下,如今这起事故又迎来了新的后续:开车的司机也被打捞上岸。
截止到目前为止,失联的七人已经找到了四个,还有两大一小仍下落不明。
司机刚结婚生孩
川西这个名字自带滤镜,雪山、佛国、星空,美得像个不真实的梦,但梦境的背面,是现实的狰狞,高原的脾气说变就变,七月的雨季,更是把这份任性放大到极致。
7月2日那天,大雨倾盆,路面又湿又滑,那条通往远方的盘山路,三天前才刚刚塌方过,泥石被清走了,但山体的脆弱,就像一道看不见的裂痕,随时可能崩开,这些是天灾躲不过。
可致命的,往往是看得见的漏洞,就在车辆坠河的那个拐弯处,恰好有十米护栏,不翼而飞,下游几百米,上游几公里,护栏都完好无损,偏偏在这里,生命的安全网被撕开一道口子。
封面新闻:游客川西坠崖事故新增2名遇难者
如果说环境是剧本,那车和司机,就是把悲剧演到结尾的主角,那是一辆跑了快十年的老旧商务车,两个月后它就要年检了,谁也不知道它是不是在“带病”跑完最后一程。
在那种暴雨天,轮胎就是命,磨平了花纹的轮胎,和地面之间隔着一层水膜,方向盘一掰,车子就成了脱缰的野马,神仙也拉不回来。
开车的司机更让人唏嘘,他才24岁刚结婚孩子嗷嗷待哺,他不是什么专业的旅游司机,只是个想给妻儿挣点奶粉钱的本地年轻人,朋友圈里,他还发着包车热线,那是他对未来的憧憬。
他熟悉路,但不一定懂风险,一个新手的父亲,开着一辆老旧的破车,载着一车满怀期待的游客,行驶在刚刚塌方过的雨天山路,这场旅途从一开始,就把所有的风险选项都勾满了。
“熟人介绍”,听着多可靠,但这四个字背后,藏着一个巨大的灰色地带:没有资质,没有监管,没有标准,安全,全凭良心和运气,当信任和侥幸打包出售时,车费再便宜,搭上的也是性命。
女孩中途想回家被拒
整个悲剧里,最让人心碎的,是那个被忽略的细节,出发去色达之前,车上的一个孩子,曾央求大人“回家吧”。
孩子的直觉,有时候比天气预报还准,他们不懂什么叫“诗和远方”,只知道害怕和不安,可惜大人们总有太多理由。
行程定了,钱花了,来都来了……为了那个朋友圈里值得炫耀的定位,孩子的哭闹被当成了旅途中的一点小插曲,被轻易抚平。
哪怕只有一个大人,能把孩子的恐惧当回事,如果他们能停下来想一想,为什么孩子会如此不安,但没有如果。
我们总在心底默认,自己是那个最幸运的人,塌方是小概率,事故是别人家的事,文旅部门的预警短信,看过了就等于知道了,然后继续赶路,对美景的执念,压倒了对生命的敬畏。
当七条生命冲进河里时,他们一定想起了孩子那句回家吧,那不是一句扫兴的童言,那是七声警报里,最清晰、也最绝望的一声。
河水带走了人,却把痛苦留给了岸上
事故之后,是漫长又绝望的搜救,六百多人,沿着五十多公里的河岸线,日夜不停,声呐探不着底,无人机望不见影,湍急的河水是最好的藏尸地。
找到的大多是些冰冷的物件,变形的行李箱,泡烂的手机,银行卡,每捞起一件都像是在家属的心上再捅一刀。
十几天后,司机和一位母亲、两个孩子的遗体被找到,面目全非,只能靠DNA辨认,家属们跪在河边烧纸,声嘶力竭地喊着亲人的名字,求他们回家。
河水无情,它只负责带走,不负责归还,它带走了鲜活的生命,却把无尽的痛苦,原封不动地,留给了岸上活着的人。
结语
悲剧之后,那段缺失的护栏,连夜补上了,一些危险的景区,也紧急关闭了,看起来漏洞被堵住了,警钟也敲响了,可一道护栏,能拦住失控的汽车,却拦不住人们心中失控的侥幸。
只要还有人觉得“我不会那么倒霉”,只要还有人愿意为了省几百块钱,坐上一辆来路不明的黑车,只要我们对旅行的态度,依然是“征服”而非“敬畏”。
那么,川西的悲剧,就不会是最后一起,下一次,可能是在新疆的独库公路,在西藏的怒江七十二拐,在任何一个风景绝美却也暗藏杀机的地方。
悲剧过后,总有人想找一颗后悔药,但命运的药房里,从来只卖一种东西:代价。
文章信息来源
封面新闻:游客川西坠崖事故新增2名遇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