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担忧,已经告诉我们,大陆一旦收台,美国将陷入战略困境
每天下班回家,脑子里空空的,一个字也写不出。
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工作很忙。下班了就很累。想在网上说点什么。写点什么。但是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手机屏幕是亮的。脑子是暗的。
心里有很多想法。一到要写的时候。那些想法就都跑了。好像从来没有出现过。想分享自己的生活。想分享自己的技能。最后只是打开了短视频软件。
看着别人的内容。觉得他们很厉害。能说会道。能写会画。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其实不是。你只是没有找到一个方法。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
现在有一些新工具。可以帮你写东西。你给它一个题目。它就能给你一篇文章。速度很快。几秒钟就写完了。看起来解决了大问题。
这为你节省了很多时间。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很累。没有精力去构思。去查资料。用这个工具。文章的架子一下子就搭好了。你不用再对着空白发愁。
但是你读一下这个工具写的东西。你会发现一个问题。这些文字没有感情。它们是正确的。它们是通顺的。但它们是冰冷的。读起来像在读说明书。
这些文字缺少了人的味道。它不知道你昨天经历了什么。它不理解你为什么开心或者难过。它生产出来的内容。别人也能生产出来。没有你的印记。
工具只是一个帮手。
读者想看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想通过文字认识你。了解你的想法。你的经历。你的喜怒哀乐。他们不想关注一个只会搬运信息的机器。
所以工具生成的初稿。只是一个起点。它帮你完成了60%的工作。你需要在剩下的40%里面。注入你自己的东西。注入你的灵魂。
怎么注入。很简单。用你自己的话说。你平时怎么跟朋友聊天。就怎么来修改这些文字。加上你常用的口头禅。加上你独特的思考角度。
把你自己的真实经历放进去。比如你想写一篇关于健身的文章。工具可以给你很多理论知识。这些知识谁都能查到。没有特别之处。
你要做的。是把你如何坚持健身的故事写进去。你第一次进健身房的尴尬。你练了3个月身材的变化。你因为工作忙中断训练的沮丧。这些才是读者想看的。
你的故事才是重点。
书上的理论是旧的。你的亲身实践是新的。把旧的理论和你新的实践结合起来。就是一篇很好的原创内容。它既有知识。又有你的温度。
你要确保你写的信息是准确的。不能为了讲故事就瞎编。特别是专业领域的内容。要去查一些权威的资料。确认每一个信息的来源。这是对读者负责。
一个人如果长期分享真实可靠的内容。别人就会慢慢相信他。这种信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建立的。它需要你持续不断地付出。像存钱一样。
信任需要时间积累。
你可以规划一下你的时间。通勤的路上。可以用手机语音记录一些灵感。午休的15分钟。可以快速找一些素材。周末花2个小时。集中处理这个星期的内容。
坚持这样做。哪怕只有1个月。你就会发现。创作变成了一件很顺手的事情。你不再害怕空白的屏幕。你知道你有很多话可以说。有很多故事可以讲。
当读者信任你这个人。信任你分享的内容。很多事情就变得水到渠成。他们会愿意看你的广告。会愿意买你推荐的东西。会愿意为你传播。
上班族也可以用这个方法。不需要你辞职。不需要你全心投入。你只需要利用好你的碎片时间。结合工具的效率。和你生活的点滴。
记住。AI工具是用来提高效率的。它帮你打下手。帮你铺路。但最后开车的人。必须是你自己。是你自己的头脑和观点。
内容要鲜活。要有你自己的气息。读者才会觉得有意思。才会一篇一篇地读下去。他们关注的。最终还是那个屏幕背后独一无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