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人来中国避难,谈20多个女友,扬言:娶这样的女性是耻辱
“你打算和她们结婚吗?”
一个问题,抛向了直播间。空气像是凝固了……屏幕那头的年轻人,一个19岁的巴勒斯坦小伙,听完后立刻摇头,表情坚决。不可能!他说的中文带着些口音,但这两个字,清晰得吓人。他说,他绝对,绝对不会和任何一个中国女朋友结婚。
为什么?他没有回避,直接给出了他的理由。在他的世界里,在阿拉伯的文化里,婚姻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女孩子在结婚前,必须是纯洁的。如果在婚前就和男人有了亲密关系,那不单是她自己的事,更是整个家族的耻辱。他不能娶一个这样的女人,这会让他和他的家庭,在自己的同胞面前抬不起头。这是一种背叛,对家族荣誉的背叛!
他说完这些,直播间里沉默了片刻。
这个年轻人,是来中国躲避战争的。他的家乡,巴勒斯坦,炮火连天。他需要一个安全的地方,于是他来到了中国。他不是来打工的,也不是来念书的。他来这里,寻找一片宁静的土地,一个能让他安稳生活的地方。他看上去就是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只是经历了一些我们无法想象的动荡。
可他口中的故事,却一点都不“宁静”。他对着镜头,告诉主持人,也告诉成千上万的观众,他在中国交往了“很多”女朋友。多少个呢?他伸出手指,比划了一下,然后笑着说,二十多个!这些女孩,遍布中国的好几个城市。山东有,广州有,上海也有……他说,都不是他主动的,是那些女孩子主动来追求他的。他的语气里,带着一种轻松,甚至是一点点炫耀。
知情的人后来透露了一些情况。这个小伙子在巴勒斯坦的家庭,条件很普通。以他家的情况,在自己的国家,他找一个女朋友都费劲。那里谈恋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女孩子们不会轻易和男性建立关系。这种描述,和他现在在中国的经历,形成了一个奇怪的画面。一个在本国情场失意的人,却在中国成了“香饽饽”。
这背后,或许有一些别的原因。网络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了一些特别的“教程”。这些教程,专门教人怎么去和外国人搭讪,怎么和他们拉近关系。它们为一些人打开了一扇窗,一扇通向“异国情缘”的窗户。
一个调查,在2025年进行,揭示了一种心态。
20%!
受访的中国女性认为,能有一个外国男朋友,或者丈夫,是一种成功的象征。它代表着一种开放,一种与世界接轨的身份。
另外一个数据,也很有意思。
15%!
接受调查的父母表示,他们会鼓励自己的孩子,去试着找一个外国对象。他们觉得,这或许能给孩子带来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于是,一个现象就这样出现了。一边,是这个巴勒斯坦青年,在中国的情感世界里“所向披靡”;另一边,是国内许许多多优秀的单身青年,他们努力工作,认真生活,却发现,找一个能走下去的伴侣,是那么难。他们感到困惑,也感到无奈。
直播还在继续。主持人和观众,都从他“不结婚”的震惊中,慢慢回过神来。他坦白承认,正是因为在自己的国家建立亲密关系太困难了,他才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在这里,他感觉完全不同。
他甚至公开表达了自己的“野心”。
“二十个还不够!”
他说,他想要交往更多的中国女性。他觉得自己可以轻易做到这件事。为什么?他给出了一个直接到伤人的答案。
“在中国,这些女生很容易。”
这句话,从他口中说出来,没有一丝一毫的掩饰。他就是这么想的,也这么说了。他把一段段本应是真挚的情感,变成了一个个可以被统计的数字。这些曾经和他有过亲密关系的女孩子,在他眼里,不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是一个个需要被尊重的灵魂。她们只是他战利品清单上的一个名字,一个数字,一个可以用来在直播间里炫耀的资本。
他把感情,变成了一场狩猎游戏。他享受着这种被追求,被围绕的感觉。他享受着这种在中国能轻易得到,而在家乡却求之不得的“优越感”。他来到中国,是为了躲避战火带来的伤害,寻求身体上的安全。可他自己,却在用一种玩弄的态度,给那些信任他的女孩子,带去情感上的伤害。这是一种多么矛盾的行为。
他脸上的笑容,和他说出的话,形成了一种奇异的组合。屏幕前的他,是一个逃离家园的战争难民,也是一个情感世界里的“征服者”。这两种身份,在他身上,竟然毫不违和地并存着。而这一切,就发生在那一次小小的网络直播里,被无数双眼睛注视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