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这样吃冬瓜,肾就废了!提醒:吃冬瓜不警惕4点,是在给肾上刑
►
本文1828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夏天一到,冬瓜就成了不少家庭餐桌上的“常驻嘉宾”。它清热解暑、利尿消肿,被誉为“天然的排毒王”。不少人一热就炖点冬瓜汤、弄点冬瓜排骨,甚至有人天天吃、顿顿吃,觉得怎么吃都不会出问题。
但你知道吗?冬瓜虽好,吃错了却可能“坑了你的肾”。尤其是以下4个“误区”,很多人天天在做,肾脏却在悄悄受伤。
别等到肾出了问题才后悔,今天就带你搞清楚,冬瓜到底怎么吃才最养肾,哪些吃法是在“慢性伤肾”?
一、冬瓜吃错,肾脏在“默默抗议”
冬瓜本身并不“有毒”,相反,它富含水分、维生素C、膳食纤维,还含有钾、磷等矿物质。中医认为冬瓜“性寒、味甘”,有很好的清热利水作用。
但问题就出在这里——“利水”并不等于“护肾”。
肾病专家提醒:冬瓜中的高钾、高水分属性,对某些人群来说,不但不利,反而可能加重肾脏负担。
特别是那些肾功能已经不全的人,再这样吃冬瓜,等于是在“给肾脏上刑”。
二、警惕!吃冬瓜的4个“坑”,你踩过几个?
1.肾不好还猛吃冬瓜排骨汤,等于喝“毒汤”
很多肾功能不全的人为了消肿,天天炖冬瓜汤喝,觉得这是“天然利尿剂”。但事实上,冬瓜汤中的钾含量极高。钾摄入过多,肾脏排不出去,就可能引发血钾升高,严重者甚至出现心律失常、心脏骤停!
一项发表于《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的研究显示,慢性肾病患者中,43.6%的患者存在高钾血症风险,与饮食中的高钾摄入密切相关。
如果你已经被诊断为慢性肾病,或者有肾功能异常,医生通常会建议你限制高钾食物的摄入,冬瓜正是其中之一。
2.煮得越久越好?错!营养没了,钾留着“伤肾”
不少人喜欢把冬瓜炖上一两个小时,觉得汤越浓、越滋补。
但你知道吗?冬瓜炖久了,水溶性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会大量流入汤中,尤其是钾离子,会在汤里“扎根”。
你一口一口喝汤,钾就一勺一勺喝进体内,肾脏却“招架不住”。
如果本身体质偏寒、胃肠虚弱,或有慢性肾脏病的人,这种吃法简直是双重打击:既寒凉又高钾,肾脏和消化系统都吃不消。
3.天天吃冬瓜减肥?小心越吃越虚、越肿
冬瓜热量低,不少人把它当减肥神器,一吃就是一个月。甚至有人只吃冬瓜,不吃主食,觉得这样能“清肠排毒”。
然而,长期大量吃冬瓜易导致体内阳气不足,尤其女性、体寒人群,反而出现手脚冰凉、月经紊乱、水肿加重等问题。
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肾为痰之本。” 冬瓜性寒,过量食用会损伤脾阳,影响水液代谢,最终可能导致肾阳虚衰。
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肾病患者中不少人存在脾虚、胃寒的情况,再吃冬瓜,只会“雪上加霜”。
4.生吃冬瓜、喝冬瓜汁?肠胃没事,肾却遭殃
有些养生达人推荐“冬瓜生吃”或“榨汁喝”,说这样“清热效果更强”。
但事实是,生冬瓜性寒,刺激性强,容易引起腹泻、胃痛,长此以往,反而拖累肾脏。
特别是肾功能差的人,对水分调节能力下降,如果大量喝冬瓜汁,短时间内摄入过多水分,也会导致水钠潴留、水肿加重。
而且未经加热的冬瓜汁,可能携带农残或细菌,对原本就免疫力低下的肾病患者,非常不友好。
三、正确吃冬瓜,才是真的“养肾”
冬瓜虽寒但不等于不能吃,关键在于怎么吃、吃多少、什么人吃。
1. 肾功能正常的人,适量吃没问题
健康人群可以适当吃冬瓜,每周2~3次,每次100~150克左右为宜。最好与温性食材(如姜、羊肉)搭配使用。
2. 肾病患者要谨慎,最好咨询医生
如果你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史,吃冬瓜前务必咨询医生或营养师。一般建议少量、少汤、不喝汤。
3. 冬瓜吃法推荐:蒸着吃、炒着吃
炖煮时间别太长,控制在15~20分钟内最佳。可以加点姜、中和寒性,避免肾脏和脾胃“受伤”。
四、肾脏是沉默器官,坏了没感觉
肾脏是人体最“默默无闻”的器官之一,即使受损70%,很多人也毫无察觉。但一旦出问题,后果极其严重。
数据显示,我国慢性肾病患者已超1.3亿人,其中大多数在早期并无明显症状,等到发现,往往已是中晚期。
而饮食,正是导致慢性肾病加重的“第一杀手”。
别再以为吃点冬瓜没关系,错误吃法长期积累,对肾脏就是慢性“毒素”。
参考资料: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2] 李春花等.《慢性肾病患者高钾血症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21
[3]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食疗学》第三版
[4]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慢性肾病营养管理共识》2020年版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