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大学生发热两周,医院确诊艾滋病,告诉医生喜欢泡吧见网友

2个月前 (07-16)热点话题28

  


  

这事儿不是段子,也不是吓唬人,而是真真切切发生在2025年初春,某三甲医院感染科里的一幕。

  

一个21岁的大学男生,发烧烧了整整两周,前面在校医院吃了退烧药、输液,病情却越来越怪。他自己也说不上哪儿疼,就是没精神,汗出得多,晚上睡一觉,床单都得拧干。

  

被家人拉到大医院一查,医生一句话让全家人腿都软了:HIV阳性,确诊艾滋病。

  

医生问他最近有没有什么高危行为,小伙子低着头,声音低得像蚊子,说了句:“喜欢去酒吧,交友软件上也聊过几个。”再问,他说有过几次无保护性行为,时间点和症状一对上,八九不离十。

  

病不是一天得的,可往往一出事,才追着时间说“我那天要是没去那场局就好了”。可惜人不会倒着活,日子是一天一天过的,病也是一点一点积下来的。

  

其实要说这事儿,咱们得从头捋一捋。很多人一听“艾滋病”三个字,脑子里浮现的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事儿,觉得那是“别人的病”,跟自己八竿子打不着。

  

可现实是,年轻人感染HIV的比例这些年一直在上升,尤其是像这个大学生这样,20岁出头,正是荷尔蒙旺盛,社交活跃,安全意识却最薄弱的时候。

  

而这种“不疼不痒”的感染,最容易被忽视。很多人感染初期,跟感冒一模一样,发烧、头痛、咽喉痛,有时候还起个皮疹,一查血常规,白细胞有点低,医生一看也就是病毒性感染,回去休息吧。

  

谁也没想到,体内其实已经悄悄住进了HIV,它不像流感病毒来得凶猛,它慢慢来,一点点蚕食免疫系统,等你察觉的时候,免疫力已经被掏空了。

  

说个生活中的比方,HIV就像是个“内鬼”,你家里装了个摄像头、铁门、报警器,防贼防得严严实实,结果它不是从窗户进来的贼,而是你家请的保姆,天天笑着伺候你,结果把钥匙、密码都记得清清楚楚。你越不提防,它越能毁得你猝不及防。

  

而这个大学生的经历,其实并不孤独。根据中国疾控中心2024年的数据,18~24岁人群中新报告的HIV感染者明显增加,尤其是在大城市里的高校、夜店、交友软件活跃圈。

  

很多感染者在初次确诊时,已经是艾滋病期,也就是说,病毒已经在体内活跃了至少几年,只是一直没症状,等到一发烧,就是大问题。

  

你可能会问,那他怎么就烧起来了?这就是关键。HIV感染后,早期叫“急性期”,大约会在感染后2~4周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但很多人以为是“换季感冒”,也就忽略了。

  

而这时候,血液中的病毒载量极高,传染性也最强。你想啊,一个人刚感染,还不知道自己有病,却在这段时间频繁社交、发生性行为,那后果就像一把火星落在干柴堆。

  

更揪心的是,很多人直到免疫系统被摧毁得差不多了才发现,那时候,哪怕吃药,也很难回到从前了。HIV不是绝症了,这是对的。

  

现在的抗病毒治疗(ART)已经可以控制病毒复制,让病毒量降到检测不到的水平,病人可以活得像正常人一样。但前提是:得早发现、早治疗。

  

你问他有没有做过检测?他摇头,说“没想过”,也“觉得自己不会有事”。这就是很多人的通病:不检测=没病,但其实不检测只是不知道而已,不代表不存在。

  

我们常说“无知者无畏”,但在健康这件事上,无知真的会要命。HIV不像别的病,它不仅是身体的事儿,还是心理、社交、乃至人生轨迹的大事。很多年轻人一听确诊,第一反应不是“我该怎么办”,而是“我完了”,觉得自己的人生被判了死刑。

  

其实不是。现在的抗病毒药物非常先进,以“多替拉韦+拉米夫定+替诺福韦”作为基础方案的三联治疗,每天一片,副作用轻,依从性高,病毒可以控制得非常好。

  

关键是要坚持吃,不漏服。病毒就像是被拴住的野兽,你只要不松手,它就咬不到你。

  

但也不能指望吃药就万事大吉了。有个小伙子,确诊后开始吃药,刚开始很配合,病情也控制得不错。

  

后来觉得“反正都吃药了”,又开始跟人约,又不戴套,结果二次感染,病毒变异,耐药了,药都不管用了。医生都直摇头,说“你这是自己把命送回去了”。

  

所以说,安全性行为不是说说而已,套套不是可选项,是必需品。你不能指望对方看着干净、说得好听,就代表他没病。

  

HIV不会写在脸上,也不会提前打招呼。你得自己有把锁的意识,别让自己成了那个“以后要讲给别人听”的教训。

  

说到这儿,有人可能会问:是不是只有“乱搞”的人才会得艾滋病?这也是个误区。虽然性传播是主要途径,但HIV传播的路径主要有三种: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不少人是在纹身、共用针头、输血时感染的,尤其是一些非正规机构,器械消毒不规范,风险极高。

  

还有些人是被“好人”传染的。什么意思?对方也许不是故意的,但他自己不知道自己带毒,就像一根藏了病毒的针,扎你一下,也不疼,可病毒就进来了。

  

你不去做检测,它就一直躲在身体里,等哪天你感冒了、熬夜了、压力大了,它就乘虚而入。

  

说起来,HIV这个病,最怕的不是病毒,而是“沉默”。它悄无声息地存在,靠着我们的疏忽、侥幸和无知生存。你越觉得离你远,它可能越近。

  

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社交方式变化莫测的时代,“认识一个人”有时候就是几句话、几杯酒、一个夜晚。但身体的账,迟早要还的。

  

前段时间我在门诊碰到一个姑娘,26岁,做公司文案的,平时也不泡吧不夜店,就是交了个男朋友,半年后查出感染了HIV。

  

姑娘哭了一个多小时,说“我不知道他有病,他说他身体一直很好”。可你怎么知道他之前有没有别的关系?有没有检测?没有人能替你的身体做决定。

  

所以我常说一句话:性是两个人的事,但健康是你自己的事。别人负不负责,你控制不了,但你能做的是自己多长个心眼。哪怕你再爱一个人,该戴套还是要戴,该查病还是要查。

  

HIV检测现在很多地方都能免费做,甚至连匿名检测都可以,几滴血,几分钟,能换一个安心的未来,为什么不做?

  

也不是说感染就人生完蛋。现在社会对HIV的认知在慢慢进步,很多感染者活得很精彩,有自己的事业、伴侣、孩子。关键是你得勇敢面对,科学治疗,规律生活。病毒可以控制,恐惧才是最可怕的病。

  


  说到底,我们不是要吓唬谁,也不是要贴谁标签。只是希望你在夜深人静、情绪泛滥的时候,能多想半分钟,多问一句:“我准备好保护自己了吗?”人生有很多意外,但有些事,可以不必发生。

  

愿你我都能在欲望与理性的边界上,给身体一把锁,也给未来一盏灯。

  

参考文献:

  

[1]王黎黎,林红,赵婧,等.2018—2023年中国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流行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4,45(3):347-352.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4年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报告[EB/OL].[2025-03-01].

  

[3]李伟,张敏,陈珊.当前抗HIV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24,59(12):1046-1052.

  

声明:本文内容根据权威医学资料及作者个人观点撰写,仅用于健康科普,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若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21岁大学生发热两周,医院确诊艾滋病,告诉医生喜欢泡吧见网友” 的相关文章

31岁章泽天素颜国外旅行,51岁刘强东亲手送外卖:俩人全都不装了

31岁章泽天素颜国外旅行,51岁刘强东亲手送外卖:俩人全都不装了

   自从嫁给刘强东后。    往往章泽天发布动态,大都是打扮得光鲜亮...

宣布停火不到24小时,印巴又动武了;第三势力介入,中方有言在先

宣布停火不到24小时,印巴又动武了;第三势力介入,中方有言在先

   在三次大规模印巴战争以后,两国之间的冲突不断。5月10日,巴基斯坦外交部长与印度外交秘书先后对外宣布,两国达成了停火协议。紧接着,巴基斯坦方面宣布,解除...

来中国捞钱,还诋毁中国人民,人民日报的除名,令其彻底崩塌

来中国捞钱,还诋毁中国人民,人民日报的除名,令其彻底崩塌

   “放下碗就骂娘”行为的新加坡籍华人女星李凯馨终于迎来了她的报应!   ...

广州球迷为何抵制广州豹?救不回来的八冠王,组建只为取代广州队

广州球迷为何抵制广州豹?救不回来的八冠王,组建只为取代广州队

   从赛前部分广州队球迷被强制退票,到主场惨败后遭遇广州队球迷的群嘲。可以说广州队球迷对于广州豹的厌恶、抵制是显而易见的。...

李亚鹏惨出新高度!一家人从大平层搬到水泥房,3岁女儿嚎啕大哭

李亚鹏惨出新高度!一家人从大平层搬到水泥房,3岁女儿嚎啕大哭

   文丨言风    想当初,李亚鹏是万千少女心目中的“大侠”,他的演...

张召忠:美国就算一动不动,中国20年也追不上,中美差距那么大?

张召忠:美国就算一动不动,中国20年也追不上,中美差距那么大?

  前言 军事迷们一定听过张召忠的这句惊人之语:“美国就算一动不动,中国20年也追不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