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快递员被热死,死前还赶着送单,热晕在路边,血管都爆了
40℃高温下坚持送快递,37岁生命猝然熄灭。
快递员用命换单,暴露的是整个行业保障体系的缺位。
看着又一则热射病致死的新闻,心被狠狠揪住了。
河南这位快递员中午回家明明已经不舒服,喝了点冰饮料又继续跑单。
结果倒在路边,几个小时才被发现。
医生那句“血管都爆了”看得人头皮发麻。
这哪是天灾,分明是人祸。
高温补贴变成“冲单奖励”,罚单比人命值钱。
超时罚款、差评扣钱、末位淘汰,平台算法算准了每分每秒,唯独没算进人体的承受极限。
防暑管理办法白纸黑字写着40℃停户外作业,可新业态劳动者从来都在保护伞外面。
卡车司机闷在车厢里体温飙到41℃昏迷,建筑工人中暑摔下脚手架——悲剧早不是第一次。
喝冰水自救居然是催命符。
专家急得跳脚:热射病降温第一,转运第二,可多少人还在用土办法硬扛。
横纹肌溶解、肝肾衰竭,这些医学名词背后全是血淋淋的教训。
更讽刺的是,平台一边用“夏日冲单奖”刺激玩命,一边推送防暑科普。
精分操作让人作呕。
防暑指南救不了系统性漏洞。
给户外工作者配降温设备很难吗?
把新就业形态纳入劳动法保护很难吗?
监管高温作业很难吗?
企业装聋作哑,制度温情缺失,最终让普通劳动者用身体填坑。
那些在烈日下奔波的身影,扛着全家生计,也扛着整个社会的冷漠。
人命不该是季节限定消耗品。
高温杀人年年提。罚单比人命贵?
快递员倒下那刻,考核系统还在倒计时。
冰饮料送走活生生的人,魔幻现实都不敢这么写。
知道最寒心是什么吗?明年夏天照样如此循环。
别扯“坚守岗位”这种漂亮话了。
高温津贴发不到手里,法律条文落不到实处,都是空谈。
那些说“不想干可以辞职”的,真该去40℃太阳底下送半天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