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父母话,女生16岁生子,男友每周给100元生活费,肠子悔青了
最近看到个新闻,重庆有个姑娘16岁生了娃,现在抱着孩子到处找生活费。她当年找的男朋友,三年总共才给了1万五,刚够买个半年奶粉。现在这男的彻底消失,他爹还在闹孩子姓氏的事儿。这事看着心酸,但背后藏着很多问题。
小赵是初中没毕业就去上网吧的那种,后来认识网恋对象后怀孕了。家里人拦不住,她执意要生。现在孩子三岁了,奶粉钱都不够,只能打零工挣钱。她当初觉得爱情能改变一切,现在发现现实很残酷。
听说现在卫健委的数据里,13到19岁少女发生过性行为的人超过一成半,但好多学校发的性教育书根本没人看,扔抽屉里积灰了。老师只会管男女生坐同桌,根本不管孩子们早恋早孕。小赵用的交友软件里,居然还有14岁宝妈群,好几千人。
男方家里更离谱,三年就给这点钱。法院通知他该付抚养费,他爹说法院通知当废纸。人家法律讲的是养孩子要紧,姓氏不姓氏不重要,可他家只纠结这个。欠了那么多尿布钱,倒先在乎香火传承?
小赵怀孕的时候,父母都不知道她在外面混。等出事了才想着拦,晚了。其实她16岁生孩子挺危险的,妇科报告写得很清楚,早产概率高很多。现在孩子疫苗都没打全,体检也没做,以后身体要是出毛病,谁负责?
这种事不止她一个。有社区过去五年处理过三个未成年爸妈弃养的案子,都是初中没毕业就生孩子,家里老人也不帮。小赵还算运气好能回娘家,有些女孩连退路都没有。去年还听说有个17岁的妈妈,产后抑郁抱着孩子跳河,最后人们还骂她不懂事。
现在看小赵每天白天打工晚上带孩子,瘦得厉害。她说当初网恋时男友天天说爱她,现在一分钱不给。早知道这样,打死也不会这么年轻生孩子。
这事不能全怪小赵,她爸妈早把她管丢了,网吧熬夜都不知道。学校教的那些大道理也没用,孩子们早就会用手机找别的信息了。
社区里的工作人员说,好多早孕女孩家里都有类似情况,爷爷奶奶帮不上忙,爸爸妈妈不管,孩子生下来没人带,只能自己扛。这种状态持续下去,孩子以后要咋活下去?
现在年轻人想谈恋爱的多,可真懂避孕的少。有些人连医院检查单上的字都认不全,更别说算日子打针吃药。小赵说她生孩子时疼得要命,医生说未成年生孩子风险大,那时候她才后悔没早点了解。
男方那边现在还不给钱,法院判决书下了好几个月,就是不执行。女方只能硬撑着养孩子,每天就想着凑够奶粉钱。她家孩子以后上学会不会被笑话?生病了谁去看?这些问题都没答案。
网上有人说小赵是恋爱脑,可她身边的女孩好多也这样。没有大人提前教她们这些,出了事才后怕。现在学校性教育还是老一套,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社区统计显示,这类案件大部分发生在经济不太好的地段,女孩们觉得读书没用,不如早点打工或者找对象。可找错对象生错孩子,最后反而更惨。
小赵现在偶尔还会想起生孩子那天,以为会幸福一辈子。现在算了算账,光奶粉钱就花掉七八万,三年才收一万五,这就是个数字游戏。男友的家人更不讲理,明明法律规定要抚养,还整天吵改姓的事。
有人说这事应该让法律管管那些跑了的爸爸,可执行起来难。小赵说她现在就盼着孩子长大别学父母,可孩子连疫苗都没打全,这病要拖到以后咋办?
社区工作人员说,最惨的是孩子,生出来就要跟着遭罪。小赵的女儿现在走路都比同龄人慢,可能和没打疫苗有关。这种健康隐患,没人敢打包票能解决。
听说有些地方开始试点未成年人生育干预,但进展慢。小赵他们社区五年三个案例,说明问题没减少。她现在每天工作到夜里十点,抱着孩子睡,说再苦也不能让孩子饿着。
这事让我想到身边认识的小王,也是初中生,天天和男同学混,说大了就结婚。跟她讲过小赵的例子,她还笑着说"人家都能生,我也能"。这种思维要改过来,估计得需要很长时间。
现在社会上早孕少女越来越多,但配套支持太少。小赵这种经历不会是个案,以后还能看到更多。那些说闲话的人,可能回头自己家里也会遇到。
小赵现在终于明白,奶粉钱真的比爱情重要。她每天都在存钱,怕孩子哪天生病没钱治。当初幻想的爱情甜言蜜语,现在变成一张白纸,上面只有欠款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