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高温天,5200 名员工突然收到 500 元现金!让全网吵翻天!
文l编辑:武林
图片来源网络
天太热,给兄弟们发点降温费,每人 500,现在就办!”
图片来源网络
7 月中旬的河南新乡,地表温度突破 40℃,热浪把厂房烤得像蒸笼。河南矿山起重机有限公司的员工们正擦着汗干活,突然接到老板崔培军从外地打来的电话。
图片来源网络
不到两小时,5200 个信封送到车间,拆开全是崭新的现金,总额 260 万。更暖的是,公司当场贴出通知:上午 10 点到下午 4 点停工避暑,工资照发。
图片来源网络
这段发钱视频刷爆抖音时,评论区炸了锅。有人盯着镜头里成沓的钞票骂 “作秀”,也有人翻出这家公司 20 年的 “发钱历史”,能把‘撒钱’做成企业文化,这老板是真把员工当自家人。
图片来源网络
崔培军的故事,藏着太多打工人的共鸣。1965 年,他出生在河南农村,家里穷得叮当响,14 岁就背着行囊外出打工。在工地搬过砖,在车间拧过螺丝,手掌磨出的茧子比鞋底还厚。那时候就盼着老板能多给几毛加班费,夏天能给瓶冰汽水。
图片来源网络
2002 年,37 岁的崔培军带着攒下的积蓄回乡,创办了河南矿山。他在办公室挂了块牌子:“员工没好日子过,企业就没好未来。”
图片来源网络
这话不是空谈。早年跑业务时,他见过太多农民工因为赶农忙两头奔波,于是定下 “三夏福利”:每年麦收季,家里有地的员工带薪休假,还能领 1000 元补贴请人帮忙;
图片来源网络
女员工结婚,公司送 5000 元礼金;生娃时,从 6000 元生育补贴到婴儿车、奶粉全配齐;就连下雪天,保安亭的大叔都会收到 200 元 “防滑红包”。
图片来源网络
“我 14 岁就没书读,知道穷孩子的难。” 他掏出钱设立助学基金,20 年里资助 4300 多名寒门学子,光学费就花了 3300 多万。村里的路坑坑洼洼,他掏钱修;小学教室漏雨,他牵头重建。这些年,他给社会捐的钱物超过 1 亿,名字挂上了 “中国好人榜”。
图片来源网络
在河南矿山,“发钱” 从来不是新闻。妇女节,近 2000 名女工每人能领 800 元红包,评上 “红旗手” 再奖 2000;中秋办 “孝文化节”,请 6000 多位员工父母吃大餐、发红包,连续 12 年带老人免费旅游;员工过生日,500 元红包准时到账;春节后开工,人人有 888 元 “开门红”。
图片来源网络
最震撼的是年终奖。2023 年,成捆现金堆成 “钱山” 的照片刷爆热搜,员工抱着钞票笑出褶子;2024 年公司净利润 2.6 亿,崔培军直接分了 1.7 亿;
图片来源网络
2025 年年会更夸张,4000 万现金摆上桌,他临时拍板追加到 6000 万,还搞了场 “数钱比赛”,10 分钟内数对多少拿多少,数错还得扣,现场欢呼声一片,销售冠军一人抱走 500 多万。
图片来源网络
“高调炫富!” 质疑声从未断过。有人说现金堆山是摆拍,有人猜钱是从员工社保里抠的,还有人酸溜溜地说:“老板赚 10 亿分 1 亿,有什么好吹的?”
图片来源网络
面对争议,崔培军很少辩解,只是在车间墙上多了句话:“河南矿山挣一块,八毛九毛给员工。”
图片来源网络
他的管理方式透着股 “土味”:不打卡,不查岗,暴雨天让员工晚点来,暴雪天直接放假。有人劝他 “规矩太松会散”,他指着厂区里的石榴树说:“你看这树,浇水施肥够了,自然结果。人不也一样?”
图片来源网络
这些年,制造业招工难成常态,河南矿山却几乎没人主动离职。去年夏天,隔壁厂用高薪挖人,一个老焊工摆摆手:“崔总知道我女儿喜欢画画,每年都给她寄画笔礼盒。这点情分,不是钱能换的。”
图片来源网络
网友说得实在:“作秀能坚持三天,坚持三年可能是营销,但 20 年如一日发钱、助学、修路,那就是刻在骨子里的善良。”
图片来源网络
高温还在持续,河南矿山的车间里,员工们领完降温费,有的给家里寄了钱,有的买了冰棒分给同事。镜头扫过一张张笑脸,突然明白:比起 “豪横”,更难得的是有人记得你挥汗如雨的样子,愿意把打拼来的果实,实实在在分你一口。
图片来来源网络
我们期待的从来不是 “天降红包”,而是有人懂得:打工人要的尊重,有时就藏在那 500 元的温度里。如果你遇到过这样的老板,见过真正把员工当家人的企业,不妨在评论区聊聊!
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声明:如有侵权,联系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