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快人心!广东揪出重量级巨腐,脸型方正学历高
2025年5月,广东省纪委监委通报一起典型案例:华南某地级市原政协副主席王幼鹏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审查。这位曾被业界视为"规划领域专家"的副部级干部,其从技术骨干到违纪人员的蜕变历程,为公职人员廉洁从政敲响了警钟。案件不仅反映出个别干部理想信念的崩塌,更凸显了深化权力监督机制建设的重要性。
官方通报显示,王幼鹏因"丧失理想信念""非法收受巨额财物"等问题被定性为严重违纪违法人员。梳理其履历可见,这位1965年出生的河北籍干部,早年凭借专业能力逐步晋升——19岁考入湖南大学建筑系,后获在职MBA硕士,从深圳建筑设计院技术骨干逐步进入规划国土系统核心岗位。2012年主掌当地规划和国土资源部门时,其在土地审批领域的专业背景,使其一度被视为"专家型管理人才"。然而调查发现,其在履职过程中背离职责使命,通过土地规划审批环节为相关企业谋取利益,涉及多起不正当利益输送。
权力运行的失范在王幼鹏案例中表现显著。据调查,其长期利用职务便利在项目审批、土地资源配置等环节为商人提供帮助,构建起复杂的涉案关系网。在个人生活方面,亦存在违反公序良俗的不正当关系。值得关注的是,2016年当地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后,作为分管领导的王幼鹏被给予相应处分,但其后续任职调整引发社会对干部监督机制的思考。该案查办过程中,纪检监察机关同步推动相关单位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和权力运行监督机制,进一步扎紧制度笼子。
临近退休阶段被查处的王幼鹏,其案例具有典型警示意义。其违纪手法呈现"专业化""隐蔽化"特点,既依托规划领域的专业壁垒,又通过利益共同体实施集体违规。此案的严肃查处,体现了纪检监察机关对"关键少数"和重点领域监督的强化,彰显了"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反腐决心。
王幼鹏案再次表明:专业能力与学历背景并非廉政"保险箱",权力运行必须始终置于监督之下。在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化的背景下,该案既推动相关部门:唯有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坚守纪律红线,才能在职业生涯中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