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虫大爆发 如何识别与防治床虱问题
最近,几乎绝迹的“臭虫”(床虱)再次出现,引起了不少人的担忧。不少网友发帖诉苦,说自己在火车或酒店被咬了一串红肿、发痒的包,甚至在床垫缝隙里发现了棕褐色的小虫子,确认是床虱。
臭虫是一种无翅昆虫,属于昆虫纲、半翅目、臭虫科,体形小,红棕色,成虫大约苹果籽大小,为5到7毫米。它们主要以新鲜血液为食,吸血后身体会变得红褐色热点话题、圆鼓鼓且更为细长。臭虫生命力顽强,可以不进食存活数月甚至一年,但为了继续交配和产卵,每14天需要吸血一次。虽然不能飞也不能跳,但臭虫可以快速爬行,是公认的卫生害虫。它们叮咬皮肤后,通常会排成一串或一簇,表现为红色疙瘩,常见于脸部、脖子、手臂、腰部等部位。
早在20世纪40至50年代,臭虫曾是主要的卫生害虫。随着化学杀虫剂的应用以及人们卫生意识的增强,臭虫逐渐销声匿迹。然而,近20年来,由于国际旅游贸易的频繁往来、二手物品交易增加及抗药性问题,臭虫再次出现。为了应对这一问题,2018年有60多位国际专家编写了一本460页的《现代臭虫生物学与管理进展》,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了解臭虫的生活习性是消灭它们的关键。臭虫主动扩散的距离很短,但擅长通过家具、床品、行李等传播到新地点。近年来,工厂宿舍、建筑工地、宾馆、老旧小区居民户、学校宿舍、旅客列车等场所报道较多,这些地方人流量大,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判断是否有臭虫,可以观察锈色或焦油状斑点,因为约20%的成年臭虫和大型若虫在进食时会排出残留物。臭虫大爆发 如何识别与防治床虱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