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能否接力CPO成为A股新霸主 资金切换引发关注
本周五(9月5日),固态电池板块迎来全线涨停潮,而此前一路狂飙的CPO板块却陷入巨震。资金的集中切换引发市场思考:以固态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能否接过CPO的“接力棒”,成为A股新的炒作核心?
固态电池的爆发是短期催化和长期逻辑的共振。技术上,近期龙头企业动作不断,先导智能推出全固态电池整线解决方案,亿纬锂能“龙泉二号”电池下线,国轩高科打通中试线,孚能科技完成硫化物电池送样。这些进展表明固态电池离量产越来越近。政策方面,工信部支持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研发,2026年7月将实施更严格的蓄电池安全标准,推高了市场对固态电池的需求预期。从长期看,固态电池不仅在电动车领域有广泛应用,未来的人形机器人、无人机等产品也需要它。EVTank预测,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超过600GWh,市场规模超2500亿元。此外,固态电池还将带动锂、镍、锆等金属需求,中邮证券预计2030年碳酸锂需求将达到114万吨LCE。
回顾CPO之前的上涨逻辑,其成为AI行情的核心在于刚性需求和产业壁垒。AI训练需要大量数据中心,直接催生了800G、1.6T高速光模块的需求。全球某数据库巨头和阿联酋的400亿美元芯片订单,预计将拉动450万块高端光模块需求,接近2025年全球800G模块的全年出货量。头部企业订单满、业绩涨。技术上,CPO通过共封装降低功耗和成本,从800G升级到1.6T的速度很快,中际旭创、新易盛等龙头因此有了更强的定价权。英伟达去年3月推出的1.6TCPO交换机还把数据中心功耗降低了40%以上。政策上,“十四五”数字经济规划要求2025年数据中心算力密度提升50%,机构预测2029年400G+光模块市场年增速28%,2033年CPO规模达26亿美元,这些都支撑了它的估值。
不过,最近CPO开始调整,9月4日中际旭创单日资金大幅流出,华工科技、新易盛也大跌,主要是前期获利资金在技术兑现后离场。这种情况与2023年AI算力板块类似,也为资金转向固态电池提供了空间。固态电池能否接力CPO成为A股新霸主 资金切换引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