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晒产品到底有多少智商税?
防晒产品市场存在诸多乱象,包括虚假宣传、数值虚标、检测报告造假等,部分产品确实存在“智商税”问题。以下是具体分析:
防晒衣常见问题
UPF值虚标:部分商家宣称UPF200+甚至更高,但实际UPF50+已是国标上限,更高数值无实际意义。
检测报告造假:有机构提供“付费即过”的虚假检测报告,费用约300元,且无需寄送样品热点话题。
面料成分造假:以普通聚酯纤维冒充高科技面料,实际紫外线透过率远低于标称值。
防晒霜常见问题
营销概念过度:如“玻尿酸养肤”“艾草驱蚊”等附加功能缺乏科学依据。
成分有效性存疑:部分化学防晒剂(如氧苯酮)存在争议,而物理防晒剂(氧化锌、二氧化钛)更可靠。
消费者应对建议
认准标准:UPF50+是防晒衣国标上限,防晒霜需查看SPF/PA值及检测报告(CMA/CNAS标志)。
警惕低价陷阱:三无产品泛滥,需核对厂家信息及检测报告委托方与销售主体是否一致。防晒产品到底有多少智商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