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教师节为啥变得冷清了?形式主义困局待解
教师节承载着对教师群体的敬重与感恩,是社会尊师重教精神的集中体现。然而,近年来网络上却时常出现“取消教师节”的呼声,这看似荒诞的诉求背后隐藏着理想与现实的深刻落差。
教师节本应是教师们感受到职业荣耀与幸福的日子,但现实却不尽如人意。许多教师无奈地吐槽,教师节成了“教师劫”。这一天,他们被各种繁琐的事务缠身:要参加形式主义的表彰会,在台上机械地接受表彰,却感受不到真正的尊重与认可;要参与演讲比赛,耗费大量精力准备演讲稿,只为在台上展现所谓的“教师风采”;还要准备汇报材料,将日常教学工作包装成华丽的成果展示。学生们也没能轻松享受节日,他们被要求排练节目,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还要抽出时间练习,只为在教师节当天为老师献上一场表演。家长们同样陷入纠结,为送什么礼物而烦恼,既怕送轻了表达不了心意,又怕送重了让老师有负担。本应充满温情与敬意的节日,在繁琐的形式中变了味,沦为“一场令人疲惫的表演”。
教师节原本是学生们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的温馨时刻,一句真诚的“老师,您辛苦了”,一张亲手制作的贺卡,都足以传递温暖。但在一些地方,这份纯粹的情谊却被功利扭曲。教师节演变成了家长间的“内卷”战场和“送礼焦虑”的源头。家长们陷入两难境地:送不送礼?送什么礼?不送礼,担心老师会区别对待自己的孩子;送礼,又不知送何种礼物合适,太贵重的怕老师拒绝,太普通的又怕显得没诚意。这种焦虑不仅让家长们疲惫不堪,也让纯净的师生情谊蒙上了功利的色彩。那些坚守底线的老师面对家长送来的礼物,感到无奈又尴尬,收下违背职业道德,拒绝又怕家长多心。今年的教师节为啥变得冷清了?形式主义困局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