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余件套流失国宝“回家” 文物回归成果显著
500余件套流失国宝“回家” 文物回归成果显著。9月10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孙德立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革命文物资源底数基本摸清。据统计,全国不可移动革命文物4.2万余处,国有馆藏革命文物150万余件/套。正在进行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也发现了一批新的革命遗址遗迹。
国家文物局局长饶权指出,“十四五”期间,我国博物馆体系更加健全、功能更完备、影响更广泛。全国备案博物馆数量达到7046家,平均每20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其中免费开放的有6444家,占比超过91%,年接待观众近15亿人次。文物资源家底基本摸清,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复查了76.7万处“三普”登记文物,新发现文物数量超过13万处;完成了全国石窟寺及摩崖造像、古代名碑名刻文物、革命文物资源等调查公布。
各级财政文物保护专项经费持续投入,近2000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有力推进,1200余项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有效实施,37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集中连片保护。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丰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取得重要进展,批复实施7700余项主动性考古发掘和基本建设考古项目,牛河梁、石峁、二里头、三星堆等遗址取得重要考古新发现,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深海考古迈向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初步建立。
“十四五”时期,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了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一大批文物进出境精品展览擦亮中国文化遗产“金色名片”,35批次537件/套流失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500余件套流失国宝“回家” 文物回归成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