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安卓机要集体“苹果”化吗 全面对标iPhone趋势明显
最近数码圈最引人关注的事件是小米16改名为小米17,这显然是全面对标iPhone 17。无论是型号命名还是产品线 Pro Max都与iPhone 17系列高度一致,甚至字符数量也完全相同。
有数码博主调侃说,小米不仅在系统上对iOS兼容最好,就连命名、设计乃至雷军的着装风格都在向苹果看齐。这种现象不仅限于小米,其他国产手机品牌也有类似趋势。例如,一加15的设计图曝光后,许多人认为其外观与iPhone极为相似,无论是在设计细节还是配色选择上都几乎照搬了苹果的设计。
安卓厂商纷纷致敬苹果的一些创新功能,如灵动岛和iOS 26的液态玻璃效果。荣耀Magic OS 10就借鉴了iOS 26的液态玻璃效果。整个国产手机行业似乎都在争相模仿苹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手机市场已经从增量市场转变为存量市场,保守成为主基调。在这种情况下,抄袭成功的经验成为最佳选择。其次,只搞噱头创新而无法提升用户体验的功能最终会被市场淘汰。例如,曲面屏虽然一度火爆,但最终因体验问题被用户抛弃;超高功率快充也被证明是无用的噱头,逐渐回归正常状态;折叠屏经过七年发展仍未能普及,被认为是失败的设计。国产安卓机要集体“苹果”化吗 全面对标iPhone趋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