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紧盯旱情全力保障灌溉 干旱防御应急响应启动及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成
5月15日,水利部分析研判汛旱情形势,启动针对甘肃省的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并保持对山西、陕西、云南三省的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5月7日至13日期间,河北、湖北、广西大部分地区降雨量在30至40毫米之间,旱情得到较大程度缓解;山西中部南部、河南西南部、陕西南部降雨量为10至20毫米,旱情有所缓解。然而,河南西北部、四川南部和东北部、云南中部北部以及陕西北部等地未出现有效降雨,旱情持续。受降雨及上游来水减少影响,甘肃省武威、白银、定西、平凉、庆阳、兰州、甘南等地旱情进一步发展。
水利部调度黄河流域刘家峡、万家寨、小浪底等骨干水利工程自5月以来累计补水10。5亿立方米,以保障沿黄河省区抗旱用水需求;同时调度长江流域三峡水库加大出库流量,为湖北沿江地区取水创造条件。甘肃省水利厅于5月13日针对武威、白银、定西、平凉、庆阳五个市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指导旱区加强灌溉管理,科学安排灌溉用水轮次,挖掘灌区内提水、调水工程潜力,确保农业灌溉用水供应;同时组织摸排群众饮水安全风险,提前落实应急保障措施。
未来十天内,预计广西大部、四川南部、云南中部降雨量将达到40至80毫米,河南西部、湖北中部西部、四川东北部、云南西北部降雨量将在10至30毫米之间,这将有利于缓解当地旱情;但河北北部及山西、陕西、甘肃四省份大部分地区基本无有效降雨,旱情可能继续或加剧。水利部将继续指导受旱省区密切关注旱情变化,精准施策,全力保障城乡供水安全及农作物灌溉用水。
5月17日12时12分,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发射升空,成功将天仪29星、天仪34星、天仪35星、天仪42星、天仪45星和天仪46星共6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圆满完成。
本次任务使用的朱雀二号改火箭由北京市商业航天企业蓝箭航天自主研制,是我国首款采用全过冷加注的双低温液体运载火箭。该火箭集成了大推力液氧甲烷动力系统、铌钨合金大面积比喷管制造技术等核心创新技术,具备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4吨级运载能力。
与前次任务相比,朱雀二号改火箭增加了不少新功能。一级发动机升级为4台天鹊12A,提供更强的推力及姿态控制能力;二级则采用具备60%节流工况与三次启动能力的天鹊15A发动机,配合云鹊辅助动力系统,支持推力调节、变轨控制、末速修正、姿态调整等多项精密操作,满足高复杂度任务需求。
“卫星座舱”也进行了升级,从金属材质改为层压玻璃钢、碳纤维夹层结构等复合材料,并首次配备了直径4。2米、全长8。7米的复合材料整流罩,显著提升了载荷兼容性和任务适应性。
火箭在飞向太空的过程中,飞行轨迹会受到复杂的高空风影响。在本次任务中,技术团队国内首次应用基于实测风的载荷计算方法,通过弹道准实时风修正技术降低飞行攻摆角,优化结构设计,提高了火箭的运载能力。
蓝箭航天表示,未来将持续聚焦液氧甲烷动力系统和液氧甲烷火箭的核心技术攻关和性能优化,推进运载火箭的复用化、批量化、智能化发展,构建更高效、更可靠、更具成本优势的商业航天发射平台,服务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