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来袭?上海多家医院确认:病例上升!专家:轻症为主,这种情况及时就诊 增速缓慢
最近两个月,新冠病毒感染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抬头趋势,但这种变化仍保持在相对合理和可控的范围内。5月12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多位感染科专家表示,对大多数年轻人而言,新冠病毒感染通常在3到5天内自行缓解,老年人仍面临重症风险,患病后不能掉以轻心。
中国疾控中心5月8日发布的2025年4月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显示,监测期内(3月31日至5月4日)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阳性率从7。5%升至16。2%;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新冠阳性率从3。3%升至6。3%,4月14日至5月4日的三周内,新冠病毒成为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就诊量的首位。
根据疾控中心发布的监测情况,我国南方省份的新冠阳性率略高于北方省份,部分阳性率上升较早的省份疫情增幅趋缓。医院发热门诊病例数没有明显增多,但发热就诊患者中新冠阳性占比有所增加。上一次新冠小高峰发生在2024年7月至8月,随着抗体水平降低或消失,此波小高峰属于正常现象。目前感染ICU里没有危重症新冠肺炎病人。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指出,新冠病毒感染后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咽喉疼痛和咳嗽,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味觉和嗅觉减退。与流感相比,新冠病毒感染发热患者以中低热为主,通常不超过38。5℃,而流感患者往往出现高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赵雷表示,新冠病毒感染具有波动性的传播特点,这些波动并非剧烈的爆发性增长,与常态相差不大。随着免疫力减弱,感染病例可能会有所上升,这是一种正常的趋势。
尽管新冠病毒感染已逐渐成为人群中长期存在的疾病,但其症状可能比一般上呼吸道感染更为严重,防控仍不容忽视。尤其是对老年群体和患有多种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来说,新冠病毒感染可能是致命的。家庭中有老年人者需注意,一旦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或进行居家新冠抗原核酸检测,确诊后尽快接受抗病毒治疗。面对周期性出现的新冠小高峰,大部分人群不必过于担心,高危人群可以采取预防措施,如注意手卫生、保持通风、远离感染人群等。如果出现流感样症状,可以自行检测新冠抗原,呈阳性则应服用抗病毒药物。
河南省禹州市卫生健康委5月17日通报,5月16日上午11!05,禹州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接到群众电话,称其女儿有焦虑、抑郁病史,当时排斥吃药治疗并动手打人,请求120将患者带走治疗。禹州市中医院急救车于11!32到达现场,查实患者曾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多次就诊并住院治疗。由于患者躁狂发作且拒不配合,为避免对其他在场人员造成人身伤害,经家属同意采取临时性强制措施,并全程由家属陪同送往医院治疗。
医护人员在处理过程中采取了不当约束措施,引起了社会上的负面影响。禹州市卫健委迅速展开调查处置,责令涉事医院对当值医生谢某某停职处理,对工作人员高某某予以辞退,并作进一步调查。
禹州市卫健委将在全市卫健系统开展专项治理,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