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内死亡31人!香港出现新冠最新病毒变异株,陈奕迅已经确诊

4个月前 (05-20)热点话题50

  不到一个星期,31人去世?

  2023年,疫情结束之后,人们回归正常生活已经两年了。

  可谁能想到,它竟再次卷土重来,甚至这次的变异毒株杀伤力远超从前。

  逼得如今的港澳城市,再次按下暂停键,各大公共场所重新回到疫情状态,就连专家也表示,现在的港澳病毒正是活跃期。

  那么,为何历经多年,新冠病毒还会存在,难道这次又要回到疫情状态吗?

  疫情现状

  根据卫生防护中心的消息,截止到5月10日,新冠病毒的阳性概率从一个月前的6.21%,一路暴涨到了13.66%,成为近一年来新冠疫情的最高值。

  尤其是4月27号到5月3号这一周,一下子新增了31例新冠相关的死亡病例。

  

而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总共出现81例重症新冠病人,其中有30例没能抢救回来。

  

仔细分析这些死亡病例会发现,83%都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而且超过九成的老人都有糖尿病、心血管病这类长期慢性病。

  更让人遗憾的是,这些老人里只有一个人在过去半年内打过新冠疫苗的加强针。

  

另外香港今年也出现了5例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其中有两个孩子本身就有长期病,剩下的三个孩子也没打过新冠病毒中的第一针。

  且这几个孩子中,最小的才三个月大,目前已经出现了高热惊厥的症状。

  

对此,香港大学的孔繁毅教授解释说,现在香港流行的病毒株包括一些轻微变种和新的XDV.1病毒。

  

虽然整体来看,这些病毒的破坏力比之前轻一些,但它们的传染性更强了,还特别会“躲”人体的免疫力,导致大家体内的抗体慢慢减少,差不多每半年就会出现一次小的爆发。尤其是老人和有基础病的人,一旦感染,变成重症的风险比其他人高很多。

  

同样澳门这边从今年的二月下旬开始,也陆续出现新冠病人,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澳门就已经达到了44.3%的峰值。

  

虽然说现在澳门疫情已经降到了11%到17%之间,不像之前那么活跃了,可疫情仍然存在。

  且这港澳地区流行的XDV变异株,其实是JN.1变异株的“分支”!

  

简单来说,就是它的病毒结构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刺突蛋白的突变,让它更会“躲”过人体的免疫系统。

  就算是打过疫苗或者曾经感染过新冠的人,体内的抗体也可能拿它没办法,存在再次感染的可能。

  

不过目前研究发现,XDV的“杀伤力”并没有比JN.1更强,所以澳门用的JN.1疫苗对现在的病毒还是有效的,也算给防控工作留了点“缓冲余地”,大家不用过度恐慌。

  

不过,根据疾控中心的数据来看,就4月份的全国急诊中,流感样病例的新冠阳性率,已经从7.5%涨到了16.2%。

  

住院的严重呼吸道感染病例里,阳性率也从3.3%升到了6.3%。

  

而且南方省份的阳性率比北方高一些,这可能和南方天气湿热、人口更密集,以及人员流动更频繁有关。

  

明明疫情早就结束了啊,可为啥现在又反弹了呢?

  其实因为上次大规模感染或者接种疫苗之后,很多人身体里的抗体水平下降了40%到60%。

  

就拿香港来说,60岁以上的老人里,只有58%打完了三针疫苗,加强针接种率不够,相当于给病毒留了“空子”。

  

另外,今年流感不太“活跃”,原本流感和新冠会“竞争”传播空间,现在流感弱了,新冠就更容易扩散。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疫情结束之后,大家基本上就没有防护意识了。

  

根据香港的调查,现在只有23%的人还坚持戴口罩,室内通风也变少了,这些都让病毒传播更快。说白了,病毒趁虚而入,和咱们自身的防护漏洞有很大关系。

  高危群体

  就单拿最近香港出现的31例新冠死亡案例来说,里面有78%的都是70岁以上的老人,而且九成老人都有基础疾病,像糖尿病、心血管病这些。

  

有基础病的人本身免疫力就弱,比如糖尿病患者感染后,血糖很容易波动,病情会跟着加重;心血管病患者则可能出现血管炎症,心脏负担也会变大,双重风险叠加,很容易发展成重症。

  

更关键的是,65%的死亡病例没打第四针加强针,体内抗体水平早就不够用了,根本挡不住现在的变异病毒。

  还有43%的患者发病超过5天才去医院,可新冠抗病毒药最佳使用时间是感染后5天内,像Paxlovid这种药,早点用能有效阻止病毒复制。

  

拖得久了,病毒在身体里疯狂繁殖,肝、肺、心脏等多个器官都会受到不可逆的损伤,到那时候再治疗,效果就差远了,很多老人就是这么没扛过去。

  除了老人之外,儿童跟孕妇也是特别关照人群,就之前香港有个3个月大的重症宝宝,这么小的孩子免疫系统还没发育好,感染后发高烧容易惊厥,万一影响到神经系统发育,可能会留下一辈子的后遗症。

  

澳门那边也有一个怀孕28周的孕妇感染了,治疗时特别棘手,很多抗病毒药可能对胎儿有影响,医生得小心翼翼权衡用药,稍有不慎就可能危及母婴安全。

  不过这种情况总归还是个例,倒是这疫情的出现,会不会又引起人们的恐慌呢?

  舆论压力

根据相关调查,有45%的受访者担心会回到2020年时的疫情状态,还有 32%的人觉得“得过新冠就不会再感染了”,但现在病毒一直在变异,之前的抗体可能对新毒株不管用,这种错误想法很容易让人放松防护,增加感染风险。

  现在大家获取疫情消息的方式变了,58%的人靠短视频平台,但这里面谣言特别多。

  

比如有人说“病毒已经灭绝了”,还有人抹黑新冠特效药,这些假消息传得到处都是,扰乱了正常的防控工作。

  好在相关部门和平台联手,已经删掉了2.1万条不实信息,努力把谣言的影响降到最低。

  

为了让大家安心,官方和专家每天都会开疫情发布会。孔繁毅教授这些专家反复解释,现在的病毒虽然传染性强,但“杀伤力”没明显增加,现有的疫苗还是能起到保护作用的。

  

另外,港澳地区还开通了24小时心理热线,专门给老人和孩子家长做心理疏导,毕竟他们更容易焦虑。

  其实只要咱们听专家的话,做好该做的防护,别被谣言带偏,就不用过分担心。

  结语

  孔繁毅教授说,香港这波疫情高峰期可能会持续3到4个月,感染人数预计两周内达到顶峰,之后还会在高位维持6到8周,然后才会慢慢下降。

  

内地南方省份可能会有局部传播,但全国大范围爆发的可能性不大,整体疫情6月以后会逐渐缓和。

  往后的防控得从长远考虑,比如优化监测体系,及时追踪病毒变异和人群抗体水平;加快研发更通用的疫苗,不管病毒怎么变都能有保护力;还要把新冠防护知识教给中小学生,让大家养成日常防护的习惯。

  就像陈奕迅因为确诊取消演唱会,虽然只是一个个例,却让我们清楚看到疫情还在影响着生活。

  

现在病毒虽然没那么“凶”了,但变异和传播的风险还在。

  

只有靠科学的防控措施、精准的政策和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在和病毒长期“共存”的过程中,守护好每个人的健康。

  

信息来源:
【1】粤港澳观察2025-05-15《一周内死亡31人!香港发现逃逸强、传染高的新冠病毒变异株,阳性比率创近年新高!澳门也提早进入流行高峰期》

  

【2】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5-15 《新冠阳性率升高、陈奕迅暂停演唱会 专家表示:仍需重视,无需恐慌》

“一周内死亡31人!香港出现新冠最新病毒变异株,陈奕迅已经确诊” 的相关文章

39岁游客死亡后续:亲历者发声不怨别人,他亲手拒绝4次活的机会

39岁游客死亡后续:亲历者发声不怨别人,他亲手拒绝4次活的机会

  39岁正是一个男人的大好年华,   却因为爬山亲手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消息刚出时,    大家都...

突击检查!广东厅官梁万里落马,退休照收“养老钱”

突击检查!广东厅官梁万里落马,退休照收“养老钱”

   广东纪委最近又抓了一个。这人叫梁万里,以前在省里当过纪委副书记,现在退休两年被查了。2024年10月出事,今年5月处理结果出来了,开除党籍、取消退休待遇...

关税降了,订单来了,但中国日用品供应商心态变了

关税降了,订单来了,但中国日用品供应商心态变了

  界面新闻记者 赵晓娟   界面新闻编辑 牙韩翔   5月13日一早,穆龙生便收到了来自美国合作伙伴贸易订单的邮件,为其此前合作的美国连锁超市Krog...

广州中医药52岁博士张北平离世,死因是心源性猝死,长得很温柔

广州中医药52岁博士张北平离世,死因是心源性猝死,长得很温柔

   5月14日,广东省中医院发布讣告,称该院脾胃病科大科主任、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脾胃病科专科带头人张北平同志离世,年仅52岁,于5月9日病逝,告别式定于明天举...

后续来了!三亚卫健委对“琼B120BB”事件发声,网友把他老底揭穿

后续来了!三亚卫健委对“琼B120BB”事件发声,网友把他老底揭穿

   近日,一辆车牌号为“琼B120BB”的救护车火了!    可惜的...

今天A股攻上了3400点,不管你现在是几成仓,明天开盘请听我一句

   1、直奔主题,今天A股先是探底回升,再是冲高回落,大盘在回踩完5日均线之后悍然拉升,再破短线新高!大家看到此情此景,因为利好没涨而躁动的心终于能平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