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重温袁隆平院士的两个梦 禾下乘凉与全球覆盖(祝贺!汪顺200混夺冠)-荔枝有

4个月前 (05-22)热点话题47

  2021年5月22日,中国大地上两颗巨星完成了生命的谢幕。一位是为亿万人解决温饱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另一位是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两位院士,一个用稻香填饱了中国的肠胃,一个用柳叶刀护住了千万人的肝胆。他们看似行走在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上,却在“救国救民”的信念中殊途同归。

  

  面对国际社会提出的“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时,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接连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1100公斤……一串串饱满的稻穗,就是中国回应粮食安全质疑最完满的答卷。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时,中国正深陷粮食危机。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他亲眼见过饿殍遍野的景象,这让他下定决心要用专业研究出高产水稻:“要让中国人吃饱饭,必须攻克主粮!”他常说自己的两个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2020年,第三代双季稻亩产突破1500公斤,病房里的袁老连说三个“好”字。当年90岁高龄的他许下第三个梦想:“攻克中国的盐碱地,彻底解决中国在粮食上的后顾之忧。”如今,这三个梦想均已超额完成。2023年,青岛海水稻基地的耐盐碱水稻亩产达691公斤,曾经的“不毛之地”泛起了金色稻浪。袁隆平团队更在阿联酋沙漠中种出“海水稻”,让中东国家惊叹:“这是中国的‘绿色魔法’!”。

  

  从发现第一株天然杂交水稻,到超级稻亩产突破1000公斤;从湖南的试验田到非洲的推广基地,这位自称“农民”的科学家,用六十余载光阴兑现了他“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誓言。在实验室,他是严谨的科学家,是将毕生心血献给土地的“无双国士”;在排球场上,他是灵活的“主攻手”,80岁时仍能扣杀得分;面对年轻人的表情包,他幽默回应:“这是要让我当网红啊!”他的衣柜里永远备着20元一件的格子衬衫,却将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的500万元奖金全数投入基金会。他说:“名利对我如浮云,我最大的财富是躺在田里的稻谷。”。

  

  袁隆平的一生走得很短很短,始终没有走出那块稻田。他的一生走得很长很长,从稻田走向了千家万户。风吹稻香时,一粥一饭间,袁老,想您了!

  在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中,汪顺以1分56秒58的成绩摘得金牌,达到世锦赛A标(1分59秒05),收获该项目世锦赛入场券。

  

  

“一起重温袁隆平院士的两个梦 禾下乘凉与全球覆盖(祝贺!汪顺200混夺冠)-荔枝有” 的相关文章

一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下降7% 高端市场需求强劲

一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下降7% 高端市场需求强劲

  5月1日,调查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7%,但高端市场需求依旧强劲,品牌竞争格局出现新变化。...

男子按软件推荐路线登山被困 假期户外风险高

  五一假期期间,许多市民和游客选择户外徒步来放松心情,一些人甚至尝试攀登未开发的山区以挑战自我。然而,这样的行为潜藏着很大的风险。   4月30日,怀柔区消防救援支队在...

旅客被困动车车厢4小时 有补偿吗?铁路部门回应无赔偿制度

旅客被困动车车厢4小时 有补偿吗?铁路部门回应无赔偿制度

  5月1日,哈尔滨铁路局D7987次列车出现晚点情况,有乘客称在停滞的车厢内封闭了4个小时以上。一位东北网友表示,他在5月1日晚乘坐D7987次列车(始发站哈尔滨,终点站七台河西),按计...

《24小时》 20250503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美国取消小额包裹免税政策·美物流行业从业者:高关税将造成美国商品短缺,影响民众生活;“五一”假期第三天:5月3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800万人次;安徽合肥:“夸父...

酒店爆满 游客住进文旅局局长家 暖心举措解困境

酒店爆满 游客住进文旅局局长家 暖心举措解困境

  5月2日,湖北宜昌市民王丹一家在恩施州宣恩县进行了一次自驾游。当晚,他们一行四人驱车抵达宣恩县城,却发现没有预订客房,连续询问了十余家酒店和民宿均无空房。无奈之下,王女士拨通了宣恩县文...

女子开车把老公丢在高速上 误以为已在后座睡着

女子开车把老公丢在高速上 误以为已在后座睡着

  2025年5月2日,江西高速交警三支队第九大队接到一名女子的报警电话,她在电话中哭诉自己不小心把丈夫丢在了高速公路上。交警迅速了解情况,并得知二人最后在一起的位置后,立即派出警力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