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量子直接通信领域有新突破 300公里级网络实现 ,专家谈汽车行业价格战警钟
我国科研团队近日提出了一种长距离大规模可扩展全连接量子直接通信的理论架构,并成功实现了四节点间300公里级量子直接通信网络。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科学通报》。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险峰与上海电力大学教授李渊华团队基于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教授龙桂鲁团队的量子直接通信理论,展开了深入研究。他们采用双泵浦光参量下转换技术,构建了一个高抗干扰能力的量子纠缠分发系统。实验结果显示,通信后各节点间共享量子态保线%以上,验证了该方案在长距离通信中的可靠性。经过300公里传输后,到达接收节点的光子对数仍可达300至400赫兹,这意味着经过编码后的理论通信速率可达每秒数比特。
这项研究的主要突破包括:突破传统星型网络架构限制,实现了全连接网络的可扩展性;通过优化纠缠光源制备技术,将传输距离提升至300公里量级;建立了基于量子态重构的误差修正机制,确保了多节点通信的稳定性。
该网络系统的成功构建为量子通信网络实用化奠定了重要基础。未来,相关技术有望应用于军事指挥、政务通信、金融交易等对信息安全要求极高的领域。
5月3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倡议提到,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占比已经超过40%。行业整体运行呈现稳中向好态势,市场活力持续释放。然而,一段时间以来,行业盈利水平下降,以无序“价格战”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内卷式”竞争是导致效益下降的重要因素。“价格战”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冲击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将产业发展带入恶性循环。
此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在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带动下,2025年1-4月汽车生产1012万台,同比增长11%。同期汽车行业收入32552亿元,同比增长7%;成本28636亿元,增长8%;利润1326亿元,同比下降5。1%;汽车行业利润率4。1%,低于下游工业企业利润率5。6%的平均水平。
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赞同并支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出的倡议,认为车企之间的“价格战”给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带来较大冲击,危及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该负责人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降低生产成本,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更具性价比的产品。无序“价格战”不利于企业持续研发投入,影响产品质量性能和服务水平,甚至带来安全隐患,损害消费者权益。长此以往,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也会减弱。
据介绍,工信部将加大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整治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强产品一致性抽查,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反不正当竞争执法,采取必要的监管措施,坚决维护公平有序市场环境,切实保障消费者根本利益,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