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报名人数“大跳水”!23年1291万,24年1342万,25年令人意外

3个月前 (06-03)热点话题50

  

文丨编辑 来科点谱

  

«——【·前言·】——»

  

高考马上就到了,满打满算也就剩不到一星期,这场考试规模在国内数一数二,每年考生人数的变动,一直是大家茶余饭后讨论的热点。

  

对比23年1291万和去年1342万的高考人数,明眼人都能看出在持续增加,不少人掰着指头算,今年考生数量指定得超过1400万,哪知道5月28号官方公布数据,现实狠狠打了大家的脸,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高考人数突然下滑7万,背后真相让人沉默……

这些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真的是一年比一年猛,简直像是开了挂,从2018年开始,考生人数第一次突破了一千万大关,接下来的几年几乎都是“坐火箭”式地往上涨。

  

23年一下子干到1291万,去年更是冲到了1342万,当时大家都觉得2025年肯定还能再破个新纪录,说不定直接奔着1400万去了。

  

官方刚把高考报名人数亮出来,大伙全傻了眼,本以为怎么着也得破1400万,结果今年才1335万,比去年还少了7万,之前猜的和这真实数据一对比,完全不是一码事。

  

这是这几年以来第一次出现下降,很多人都在纳闷:怎么突然就降下来了?高考不是一直在“井喷”吗?难道是大家不爱读书了?

  

其实这不是说年轻人不努力了,也不是大家突然都躺平了,真实情况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多了,过去这些年报名人数猛涨,有很大一部分是“短期因素”在起作用。

  

比如,高考报名政策变得更宽松了,复读生也能报,甚至一些本来走其他升学通道的,比如职教、高职单招、退役士兵招生等,也全都计进了“高考大盘子”。

  

还有疫情那几年,很多本来打算出国的学生回流国内,不少人一时半会没别的选择,只好也报了高考,临时上车的人可不少,这些人本来就不是“正儿八经”的应届生,他们的加入让整体人数看起来非常吓人。

  

现在疫情过去了,出国读书又热闹起来,国家还在想办法让升学路子更多样,这么一来,不少原本打算走特殊路线的学生,就没必要非得跟大家挤高考这座 “独木桥” 了。

  

所以人数的下滑,其实是“临时红利”消退后的正常回落,不是大撤退,更不是教育的“崩盘信号”。

  复读生太多,官方出手

虽说今年高考报名人数破天荒地降了,但复读生大量聚集的现象更让人揪心,这可比人数减少的事儿还让人头疼。

  

2024年有数据显示,光复读生就有400多万,占了整个报名人数的大头,这可不是个小数目,等于每三个考生里,就可能有一个是“重来一遍”的老选手,这些人有啥优势?

  

说白了就是经验多、节奏稳、目标清晰,毕竟他们已经吃过一次“教训”,知道高考怎么出题、怎么复习、怎么调整状态,很多人还报了各种集训营、名师班,简直就是冲着“打翻身仗”来的。

  

问题也就来了,应届生初次上场,哪能跟这些“卷王”拼?

  

直接被挤得没了位置,有的孩子拼一年,结果连一所不错的大学都进不去,家长那是真着急得快爆炸了,开始反复纠结要不要也“复读一回”。

  

就这样一边是“应届生压力山大”,一边是“复读生高歌猛进”,整个高考都变得越来越像是一场无休止的持久战,那为什么复读的人这么多?

  

一句话:现实太卷了,现在的就业形势说实话真不乐观,很多岗位不仅要你是本科,最好还是985、211,甚至直接卡“第一学历”。

  

这意味着你高考那年上的什么大学,可能决定了你今后一辈子的起点,这种情况下不少学生和家庭就觉得,“宁可多读一年,也要考个好学校”,赌一把未来,不甘心就此平庸。

  

教育部门也不是没看见这种局面,最近几年各地都在想办法“刹车”,有的地方明令禁止公立高中招收复读生,等于从源头断供,有的高校在招生简章里写明“不欢迎复读生”,想给应届生留点空间。

  

甚至还有风声说,未来要限制复读次数,或者对“考上不去”再报名的学生做惩罚,比如下次考试打折扣、录取优先级下降等等,这些政策说明了一个态度:复读这条路今后不会再像现在这么“宽敞好走”了。

  高考人数首降?真相没你想的那么好

不少人一看到“今年高考人数减少”,第一反应是:“这下竞争是不是没那么激烈了?”

  

表面上看,压在学生和家长身上的担子轻了些,但深究起来事情复杂多了,最核心的问题是,出生人口规模真真切切在缩小。

  

今年这一届大多是07年的那一批,那一年全国新生儿才1590万,跟前些年动辄1800多万、1900多万的高峰期比,明显少了不少。

  

而后面几年,出生人口更是连续下滑,这个“供给端”的问题已经摆在那儿了,也就是说未来高考人数再怎么努力“拉数据”,也会越来越吃力,这是整个社会的大趋势。

  

但高考人数减少还不只是人口因素,现在的学生和家长,对“上大学”这件事的理解,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以前是“一考定终身”,无数人拼命冲刺就为了挤过那个窄窄的“独木桥”。

  

但现在大家开始意识到:高考不是唯一的路,国家这几年大力推职业教育,像高职院校、技校、应用型本科这些通道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多学生开始选择“技能+就业”的路线。

  

对一些实用型人才来说,这反而是更稳妥、也更快见效的选择,还有一点不能忽视,出国留学这条路又热起来了,疫情那几年,出国门槛高、流程卡,很多本来想出国的学生只能“转道”高考。

  

但现在,国际航班恢复、签证放开,经济也在调整,家里条件好一点的干脆直接走国际教育的路子,不再跟别人抢国内的那一张录取通知书。

  

更复杂的是,新高考制度让很多人看不懂了,原来考六门,现在得选科组合、折算分数,还有综合评价一整套流程,连不少老师都觉得烧脑,更别说学生和家长。

  

有些考生干脆避开复杂规则,选择更直接的升学方式,比如提前批、艺考、职教高考,甚至干脆不上大学直接创业或就业。

  

但话又说回来,虽然高考这条路不再“人满为患”,它依然是中国社会最公平、最公开的“选拔通道”之一,从小镇孩子到城市中产,谁都想靠这一仗拼出点命运的变化。

  

只不过今天的高考已经不只是比谁会做题、谁刷题多,而是比资源、比判断、比策略,甚至比家庭能不能给你多条退路。

  

未来的高考不再是单纯“卷知识”,而是一场立体的“生存游戏”,谁能稳住节奏、不被乱象牵着走,谁才能笑到最后。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

“高考报名人数“大跳水”!23年1291万,24年1342万,25年令人意外” 的相关文章

西方军事专家:“面对中国强大国力,印度第一次感觉到后背发凉”

西方军事专家:“面对中国强大国力,印度第一次感觉到后背发凉”

   西方军事专家:“面对中国强大国力,印度第一次感觉到后背发凉”...

来中国捞钱,还诋毁中国人民,人民日报的除名,令其彻底崩塌

来中国捞钱,还诋毁中国人民,人民日报的除名,令其彻底崩塌

   “放下碗就骂娘”行为的新加坡籍华人女星李凯馨终于迎来了她的报应!   ...

今天A股攻上了3400点,不管你现在是几成仓,明天开盘请听我一句

   1、直奔主题,今天A股先是探底回升,再是冲高回落,大盘在回踩完5日均线之后悍然拉升,再破短线新高!大家看到此情此景,因为利好没涨而躁动的心终于能平静下来...

真相大白了!怪不得雪碧不再是记忆中的味道,网友表示:再也不喝

真相大白了!怪不得雪碧不再是记忆中的味道,网友表示:再也不喝

   网友说“雪碧悄悄换了配方?感觉这好像不是我记忆中雪碧的味道了”。...

对不起萨巴伦卡,没人能连续7次赢我!6-4、6-3,郑钦文翻山成功

对不起萨巴伦卡,没人能连续7次赢我!6-4、6-3,郑钦文翻山成功

   WTA1000罗马站女单1/4决赛,8号种子郑钦文以 6-4、6-3 完胜头号种子、世界第一萨巴伦卡,在双方的7次交手中取得首胜,首次晋级该站赛事的四强...

北京输球揪出最大毒瘤!上场21分钟,球队输25分,他打的太差了

北京输球揪出最大毒瘤!上场21分钟,球队输25分,他打的太差了

   CBA总决赛继续开打,广厦vs北京g4,这场比赛结果着实令人意外,坐镇主场的北京男篮最终以73:106大败33分,系列赛大比分来到1-3。此战北京除了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