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疾控:新冠疫情处于今年阶段性高位 南方省份活动水平较高(媒体:企业别再玩白象这
自3月以来,新冠病毒感染呈现逐渐上升态势,目前处于今年第一个阶段性高位。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刘起勇指出,在一些省份这种趋势正出现下降。
监测结果显示,疫情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南方省份的活动水平整体高于北方省份。尽管如此,全国发热门诊就诊人数和重症人数均未超过前期历次水平,对正常医疗秩序没有造成明显影响。当前临床病例以轻症为主,现有的检测试剂和药物仍然有效。
近日,多位网友反映称,白象多半袋面、多半桶面系列产品包装上显示“多半”为注册商标,并质疑企业在宣传上玩文字游戏。对此,白象食品官方客服人员表示,“‘多半’确实是商标,产品具体克重以包装上显示的为准,本身产品是没有问题的”。
6月4日晚间,白象食品发表声明称,目前公司在售的“多半”产品是基于原70克面饼基础上推出的110—120克面饼的大分量产品。“多一半”则是基于原60克面饼推出的100克面饼的产品。“多半”商标申请注册的初心是为了与常规分量产品做区分,便于消费者选购。并称如因此给消费者造成误解,公司诚挚地表示歉意。
解释和道歉并未完全回答最初媒体的质疑。在实地调查中发现,白象某款产品包装显著标注了“多半袋/桶面”,但面饼实际增量仅25克(普通款85克,“多半”款110克),并没有达到消费者预期的“多一半”。无论怎么解释,都改变不了其误导消费者的事实。
或许在企业看来,这种“创意”是常见的营销策略,但关键在于,当商标用语与日常语义存在明显差异时,企业是否有义务作出更醒目的提示?从现有包装看,涉事产品的设计无疑在客观上误导了消费者。
事实上,这并非白象首次使用“多半”概念。2018年白象曾推出“多半袋面”促销活动,明确宣传“加量40克”。这种历史行为强化了消费者对“多半”代表增量的认知惯性。如今,白象将“多半”注册为常规产品商标,却未同步调整宣传策略,新旧认知的冲突自然会引发质疑。
速食面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通过包装创新寻求差异化本无可厚非。但创新不能以模糊信息边界为代价。类似案例在食品行业并不鲜见,此前,“千禾0”“壹号土”和“供港”等商标争议都曾引发关注。这也反映出,当营销话术与消费者常识认知出现偏差时,即便符合法规字面要求,也容易引发信任危机。白象作为这一行业的头部企业之一,更应珍惜多年积累的市场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