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劝退老人接送孩子反映托育短板 呼唤系统性支持体系
让老人接送孩子从不得已变为可选择,让年轻父母能在工作与家庭间找到平衡点,这并非小事。近日,广州南沙区一小学建议“不让老人接送小孩”,引发讨论。该建议提到,老年人自身身体状况可能引发安全风险,需要家长高度重视和关注,并强调要考虑老人的身体状况是否胜任。
9月11日,南沙区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该建议主要是出于对学生安全问题的考虑,并非强制要求,多次强调可能是担心部分家长未能及时关注到相关信息。细读学校的这一建议文本,其中不乏对老人身体状况的关怀提醒,透露出人文温度。
然而,在现实中,大多数家庭依赖老人接送孩子既是事实也是无奈之举。看似简单的接送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需要系统应对的社会治理课题。该小学提出的“不让老人接送小孩”建议虽然初衷良好,但显得不接地气,甚至被网友认为是空谈。
从现实来看,由老人接送小孩是很多双职工家庭奔波于职场与生计之间的务实方案。尤其在大城市,年轻父母普遍面临朝九晚五甚至更快节奏的工作模式,下午三四点放学的孩子与傍晚六点后才能下班的家长之间存在“时间差”。在课后托管服务覆盖不全的情况下,不用上班的老人自然成为接送孩子的主力军。
根据中国老龄中心的调查,我国帮助子女照顾孙子孙女的老年人比例达66.47%。北京市统计局2023年11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六成受访家庭孩子上下学由父母接送,约38.3%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接送。这些数字反映了无数家庭在工作与育儿之间的理性平衡。学校劝退老人接送孩子反映托育短板 呼唤系统性支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