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西站通报儿童掉入股道 家长需加强看护及传统文化引领“新国潮” 激活经济新动力
6月2日下午,上铁淮南西站发布了一则情况说明。5月31日16时09分左右,铁路工作人员在淮南南站3号站台边缘下方发现了一名儿童,并迅速将其拉上站台。据了解,这名儿童当天随家长乘坐G7446次列车,在列车停靠淮南南站3号站台期间,不慎从列车和站台之间的缝隙掉入股道。经初步观察和询问,该儿童没有明显外伤。当天,车站已将孩子交还给家长。
铁路部门提醒携带儿童的旅客,要注意时刻看护好同行儿童,不要让儿童脱离自己的视线。进出列车车厢或在站台行走时,要特别留意列车和站台间的间隙,确保出行安全。
传统文化引领“新国潮”。
旅途之中,走进博物馆打卡“国宝”必不可少;走进乡村,非遗工坊里游客们仔细挑选心仪的手工艺品;打开购物软件,马面裙、国货彩妆是年轻人的“心头好”。不知不觉中,传统文化已在人们生活中繁盛存在。
国潮是“国”与“潮”的融合体——“国”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潮”则是指时尚潮流。“新国潮”便是通过创新创意将二者结合起来。如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起一股“新国潮”,迸发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力量。
装点美好生活。
北齐白釉绿彩长颈瓶、唐三彩凤首壶、北魏蓝色玻璃瓶……白色表盘上,12件精美绝伦的“文物”,共同构成了12个钟点数字——网友“太白猫猫”在社交平台上晒出由博物馆文创冰箱贴“拼”出的时钟,评论区收获一片夸赞与羡慕。
“历史存活于过去,也流走于现在的时间。”一名网友的留言,令“文物时钟”的作者深表认同。这样的“思想共鸣”,越来越多被激发出来。
这股“国潮文创风”吹得正劲:前有年年畅销的《故宫日历》,后有火成网红的凤冠冰箱贴、天宫藻井冰箱贴,再后来,网友们致力于收集后再创作,在家建起一座由文物冰箱贴组成的“博物馆”。